首頁 » 老人帶大的孩子,通常在3個方面落后同齡娃,家長要有心理準備

老人帶大的孩子,通常在3個方面落后同齡娃,家長要有心理準備
2023/03/16
2023/03/16

現在的小家庭不容易,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后,各方面的壓力都在增加,不少媽媽選擇盡早返回職場工作,將家里老人接過來幫忙帶娃。

最近天氣變暖,小區里出來玩的孩子變多了,大部分都是老人帶。

如果你仔細觀察老人帶的孩子和年輕爸媽自己帶大的孩子, 會發現凡是老人帶大的孩子,在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弱項。


語言能力不強

老人帶大的孩子, 往往說話比較晚。有的都兩三歲了,說話表達還是很費勁。而媽媽帶著的娃小小年紀就小嘴叭叭,說話清楚,發音清晰。

我們總說「貴人語遲」,認為說話晚的孩子更聰明。然而研究發現, 開口說話早的孩子,反而更聰明,長大后各方面會更優秀。

研究指出,如果兩個孩子在3歲時掌握的詞匯量是懸殊的,比如一個是1000字,一個是500字,那麼6年后,前者要比后者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要優秀很多。也就是說,語言影響了孩子對外部事物的理解和感知。

老人本來就話少,再加平時帶孩子非常累,閑下來的時候往往都比較沉默,很少會不停和孩子說話,給孩子講故事,孩子接收到的語言刺激太少,語言能力發展自然就會滯后。

老人帶娃有這樣一個現象,孩子想吃蘋果,用手一指,老人就拿過來了;孩子想去廁所,身子一擰老人就懂了,趕緊幫忙脫褲子。

看似老人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實際上是 阻斷了孩子的表達機會。孩子無需表達,用手一指,老人就知道他要做什麼,孩子就懶得張口了。

再加上「貴人語遲」的老觀念加持,讓老人認為孩子說話晚其實是好事,所以對于發展語言能力上根本不上心。


自理能力不強

隔輩親,隔輩親,年輕父母們發現,自己小時候父母要求特別嚴格, 怎麼面對孫子孫女了,老人不但啥也不要求了,而且特別驕縱。

一位幼師朋友和我說, 「我不用問就知道哪些孩子是老人帶大的,哪些是父母自己帶大的。」

朋友告訴我,老人帶大的孩子 往往自理能力都很差,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服,玩完的玩具從來不收拾。

人老了就心軟,一看到粉雕玉琢的小寶貝干活就覺得特別心疼,所以經常代勞。

生怕孩子吃不飽,干脆動手喂飯,結果孩子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

生怕孩子衣服穿不好凍著了,動手給娃穿衣服,結果孩子上小學了還分不清衣服的正反面;

生怕孩子累著了,從不讓孩子幫忙干活,結果孩子不會洗碗,不會收拾房間,長大了還是眼里沒活招人煩。

老人心疼孩子是好事,但是這種心疼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四體不勤」,啥也不會,自理能力等于零。


幼小銜接一塌糊涂

表妹是小學班主任,她說,凡是一二年級過渡慢不適應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老人帶大的,一問一個準。

老人的觀念比較陳舊,他們認為自家孩子小時候也沒有什麼幼小銜接,現在不是照樣挺好,所以孫子孫女們也不需要,所以他們很少主動帶孩子閱讀繪本,教孩子識字。

而且老人體力精力都有限,每天伺候孩子吃喝拉撒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帶著孩子學習,真是老命都沒了半條,他們實在是折騰不起。

再加上老人對孩子的照顧過于無微不至,導致孩子的主動性不強,進入校園后,很難適應獨立的生活,和老師同學溝通上容易出現問題。

獨立性差,溝通力弱,再加上知識的滯后,導致不少娃在幼小銜接上略微吃力。

雖然老人帶大的娃在這三個方面有弱勢,但是老人幫忙帶娃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年輕的家長們也不要去抱怨老人。

畢竟在帶娃這件事上,父母才是主力,老人只是輔助,我們千萬不要將孩子丟給老人就做甩 手掌柜,而是要自己更多上上心。

下班回來多陪伴孩子,即可以讓老人徹底休息放松一下,也可以多彌補孩子在這三個方面的欠缺。

多和孩子說說話,刺激孩子的語言表達;

多給孩子講繪本,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帶孩子玩游戲,讓孩子的性格更活潑;

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多出一份力,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千萬不要認為有老人幫忙,自己就什麼都不用管了,父母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父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的孩子要自己更上心,而不是依賴別人。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