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投資,但不僅是金錢上的,還有精力上的,有些家長以為,只要肯花錢給學生補課、請老師,就一定能換來高分好成績。
但實際上, 如果用錢就能砸出來好教育,那些偏遠山區的窮苦人家,又怎麼能培養出一個又一個清北交復的優秀學子?
很顯然,教育沒有捷徑,如果方式錯了, 就算散盡錢財,也未必能換來一所人人羨慕的好大學,只可惜,長春這位單親母親不懂這個道理,高中三年,她為兒子花了98.64萬,最后只換來了385的成績。
情何以堪!單親母親的哭訴:高中花費近100萬,換來大學聯考385分
這近一百萬的花銷,是怎麼分配的?普通家長想都不敢想,還好金錢不能決定教育的最終結果,否則真是把我們這種普通人唯一一條路都給堵死了。
這位單親媽媽哭訴:自己為了培養兒子,但高中三年,就支出了98.64萬, 包括陪讀的租房費用16萬+,補習班的費用8萬+,一對一的補課費用60萬+。
但這些投資換來的是什麼呢?是孩子大學聯考只有385分。就算大學聯考再激烈,三年的時間,一百萬,合著兩萬多一分,那相當于學生的努力沒起到任何作用。
可見砸錢未必能換來好成績。每當提及教育,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見解,但對于這個觀念卻不約而同地贊許: 家長在教育中能扮演的角色非常有限。
你花再多錢、費再多的口舌, 最后還得看學生自己學不學,而家長能做的,只是盡其所能給學生提供助力而已。
這句話很多家長都認為大有道理,但其實心里多少清楚, 道理的背后是家長的無奈。能給的都給的,學生還不上心,家長恨不得自己幫學生去背去記,但沒辦法,學習這件事就得靠自己。
但像長春家長這種情況,一定還有特殊原因在。單親家庭,家長對學生更加縱容,尤其是條件較好的家庭,總是希望通過金錢,來彌補其他方面的遺憾。
但看這位媽媽給兒子高中三年的租房費用:三年16萬,一年五萬多, 相當于每個月的房租都在四五千元左右。
不同家庭環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砸錢沒問題,花錯方式必然打水漂
學生不愿意住宿舍,家長就毫不吝嗇地租這麼貴的房子,可想而知, 家長對學生言聽計從,更別說管束苛責了。
而那六七十萬的補課費,更是直接打了水漂。要麼就是家長太忙,不知道學生補課的狀態,也沒精力去關心學生補課的成果。
要麼就是心知肚明,補課效果差的不行,既如此,為何不找尋一下問題的所在?是補課老師不負責,還是學生對補課的方式不受用?
筆者親戚家的孩子,讀初三,家里條件好,給他請了一個985大學的在讀生當家教, 一節課兩個小時,給老師200元。
學生直接問老師時薪,得知之后不屑一顧。當即提出: 我每節課再給你補100,你啥也不教,就陪我玩兩個小時的游戲,然后騙我爸媽就行。
國中生都能有這樣的想法,何況高中生?因此這六十幾萬,是真的補課了,還是拿去干別的了,想必家長自己都算不清楚。
其實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條件有限的家庭主打陪伴和約束,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錢自然有很多方法,比如最常見的就是找補課班, 但也得看學生能不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同樣是花一百萬,你在高一的時候就跟他明確:不要求你多出息,至少考個本科,大學畢業送你去國外讀一年制的碩士,回國后找工作也不至于求職無門。
學生知道這是你給他鋪好的路,也能意識到自己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自然會對學習更上心些。
寫在最后:
同樣是付出,有些家長就算掏不起補課費,學生一樣考985; 而有些家長,就算砸了一百萬,卻連個本科都考不上。
教育是最公平的,沒有捷徑可循。并非說金錢的投入在教育中沒有效果,只是相比引導教育,金錢的投入只是輔助作用,且更容易產生副作用。
弱化家庭教育中引導和陪伴的作用,等于間接性強化金錢在親情中的作用, 相當于既丟西瓜也丟了芝麻,要成績沒有,血緣親情也扔的差不多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