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 當初清北復交的高材生,遠赴深圳只為爭奪在編教師崗位的盛況,而在遭遇幾番降薪打擊后,這些教師紛紛擺爛的場景也如目在心。
降薪尚且遭受不住,更何況取消編制地位。近些年,關于取消教師編制的消息紛至沓來,有個別地區甚至已經開始施行。
讓這個崗位從香餑餑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編教師是難以再回頭了,但在教師門檻前的00后應屆畢業生,卻有重新斟酌的余地。
取消教師編制的后遺癥:25萬的參聘制崗位,從供不應求到淪為冷飯
廈門市2023年的教師崗位招聘開始了, 這次提供給畢業生的崗位共有1400個,第一輪招聘結束,成果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原本供不應求的教師崗位, 如今也淪為冷飯了,950個崗位都沒有招滿,不得不開啟第二輪的教師招聘會。
雖說風水輪流轉,但這轉的也太快了,前不久還清北碩士搶著去中學當老師呢,如今就連招都招不滿了?
對比前兩年的教師招聘盛況,如今的冷冷清清真是今非昔比,但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深圳教師崗, 年薪25萬,淪為冷飯的原因是:廈門已經取消教師編制了。
廈門雖不如北上廣深那麼發達,但也是個大城市,又不是什麼偏遠山區,25萬年薪是不少,但沒有了穩定編制的保障, 畢業生如果能有更好的選擇,誰還會選擇教師崗呢?
據了解,第二輪的教師招聘,為了避免再招不夠人, 要求被降低了一大截:不再執著于部屬的師范類院校,或者雙一流大學畢業生。
但結果依舊不容樂觀,據知情教師透露, 沒有出現往年全民爆搶教師崗的盛況。
一方面,是海量大學生畢業后求職無門,另一方面,是去了編制的教師崗淪為冷飯,這樣的矛盾的現狀, 或許只有在00后踏入社會后,才能同時出現。
有人說是現在的00后不好糊弄了,但筆者卻認為:不好糊弄是好事,高等教育是高素質的代表,不好糊弄,總比冒著傻氣強。
取消教師編,是改善教育環境還是打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這樣的挑剔,是大學生理智的表現。過去為了人人眼中的好編制,不管哪里畢業的學生,都一窩蜂地往中學里擠。
但平心而論 ,教育工作,學歷重要但不主要,普通一本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能承擔起的教學工作,非要被清華北大的學生擠下去,這對雙方來說,都是資源的嚴重浪費。
不止清北,那些985高校的理工科畢業生, 明明有能力去搞科研、做開發,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卻非要去當老師。
若說個人選擇無可厚非, 至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吧,動不動就擺爛,枉為人民教師,更對不起學生和家長對他們的期待。
教師這個職業, 從來不是有多大吸引力的崗位,那些更加優秀的人才,為了編制的穩定,才擠破頭想進來,如今沒了編制,自然就棄之不顧了。
從多方面角度來看, 取消教師編有好也有壞,好處就是,教師崗位能留給那些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畢業生,尤其師范生,終于不用排在C9高校的后面吃剩飯了。
可編制沒了,教師招不到人怎麼辦?這點家長們不必擔心,什麼樣的待遇都能招到人,尤其咱們中國,最不用擔心的就是人不夠。
其次,就不得不提, 取消編制對在職教師的影響了。誠然,如果一個人熱愛教育,有沒有編制都會投身教育事業。
但看那些在職教師的工作日常,承受的工作壓力,比普通科員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但薪資不理想也就罷了, 如果待遇再沒保證,就算教師可以忍,家長也看不下去。
寫在最后:
家長對老師的心疼,一方面是感恩,另一方面,也是擔憂:老師若有后顧之憂,無法專心投身教育,那吃虧的不還是學生嗎!
從教師的工作和貢獻來看,教師值得擁有編制這個鐵飯碗,但尷尬的是,如果不取消教師編制,那些真正熱愛教育的人,連站在講台上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政策更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政策的影響也注定是多元化的, 具體是利弊各占多少,還需要看其在今后的發展中,起到怎樣的調節作用,當然,還需要專業人士,不停地關注和做出調整,才能保障教育事業長青。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