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孩子很努力,可是成績不好?「假勤奮」的3種表現,家長要警惕

孩子很努力,可是成績不好?「假勤奮」的3種表現,家長要警惕
2023/03/06
2023/03/06

「無效努力」和「假勤奮」會害孩子一輩子,選擇大于努力,家長應該比孩子更明白。

努力一直是家長傳輸給孩子力圖自我改變的重要途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勤能補拙,尤其在孩子通過學業有成來變現人生價值這條路上,努力拼搏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最近,一則中新文青的探討文一出,其標題直接點破當今 教育一種奇葩現象——越努力的孩子在后續成績表現上往往收益平平,且隨著課業壓力的上升,其努力效益轉換比甚至遠遠低于思考帶來的選擇價值。

該文章一經發表,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無效努力一度沖上各大平台熱搜。

文章底部有一則評論值得引起各位家長的深思: 我們所信奉的努力是否換來自己期待的東西,如果沒有,為什麼不容自己反思一下,再繼續往下走,人生很長,我們總是草率地選擇,無效的努力,感動了自己,換來卻是抑郁的自我,自卑的靈魂。

作為家長,我們憧憬孩子通過自我的努力來獲得人生價值實現的圓滿,但是不良不健康的努力會上癮,更會畸形。陷入只想被人稱贊甚至幻想成功的歡喜中,孩子的欺詐式努力成為搏取共鳴同情的手段。

孩子在潛移默化的虛榮感中,習慣性地沉浸在被人稱贊的虛榮感中,虛假的努力成為找借口的正義措辭,很容易熱衷于漂亮的口號,卻很少關注事情的本質。

很多孩子小學成績拔尖甚至門門優秀,一進入國中卻很難突破學習的瓶頸,甚至適應不了國中學習任務,那是因為,國中中高度的科目拓展,已經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積就能輕易補差補全。

一旦涉及學習任務優先級的處理或者更為理性的思考布局,努力的重心就不會僅僅停留在時間的無序堆疊

努力本質驅動在于人的目標,而非目的。

好的目標本身是現階段理性的規劃,而非迫切的目的。

如果孩子只是為短期成績而努力,而不是從各方面從根本上提升學科能力,那孩子大機率成績會波動很大,你的初始動機太過目的主觀,不純粹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會誤導孩子形成投機主義思想,實則也遠遠偏離努力改變人生價值的初衷。

說到這里,作為家長的你會發現一樣是努力,但是落實到現實生活,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大偏差,是否在「無效努力」,看看這三點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第一,重視形式上的努力,忽略理解上的功夫。

大量抄寫老師上課的PPT甚至課本上的原句原話, 孩子過度缺乏理解能力,甚至不能獨立理解努力的意義。

這種初級重復低效努力極其容易出現在偏文科的英語和語文科目上,不會用理解減輕記憶負擔,就極有可能會擠壓其他科目的學習時間,進而造成連鎖反應。

走量不走心的努力是家長很難察覺的一種假努力類型之一,其年齡階段多分布在小升初的初一較為常見,不懂得變通的學習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適合中大學聯考改革的趨勢,同樣也束縛住孩子的創新拓展思維。

第二,時間管理能力不高或者完全喪失,對努力的目標是否完成界定模糊,也同樣缺乏對目標的自我總結和下個目標的預期調整。

努力呈現出極強的盲目性,無序性。

很多孩子的努力都是典型的拆東墻補西墻,孩子看似投入人力,時間成本,但 忽略了優先級的排序問題。這種努力純粹是因為方向不清習慣不良導致的短視,加之不成體系的散亂科目知識,其實都很難在成績上量化為努力的等價效益。

第三,孩子對努力的理解程度不夠深刻,只是為了努力而努力,把目標定成努力的外在表現,而實現途徑就是在努力的過程中多次顯擺。

過分強調努力程度,忽略其努力外任何本質關鍵因素,現實上的落差又會導致產生「是不是不夠努力」或者「我就不是學習的這塊料」的自負心理。忽視質量的努力只會加劇孩子放松的罪惡感,進而加速「無效努力」的循環。

天道酬勤,勤奮努力是普通家庭孩子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要求。由于家長自我認知的障礙,耽誤了孩子努力的受益效率,這對于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孩子們實在是一種遺憾甚至可惜。

柏拉圖曾說過:比勤奮更為珍貴的是超越勤奮的認知,因為人永遠贏不得認知以外的財富。

各位家長如果你家孩子存在「無效努力」的影子,請一定要看下去,以下幾個方法能幫孩子走出假勤奮的怪圈。

第一,只有方向正確,明白努力的目標,選擇大于努力。

弄清楚孩子學習方面的優劣勢,做好努力的執行計劃,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努力的效益。

要記住,努力是一種提升的手段,雖然堅持很重要,但是計劃是努力開始前就應該確定下來的方向。這樣才能避免無序和盲目的重復,「走量不走心」的低質量努力只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感動的心理安慰,也會進一步破壞孩子學習心態,增加孩子學習的緊張和壓力。

第二,努力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定的變量因素,隨機應變地調整優先級,會使得短期努力更具效益。

我們家長很難發現孩子假努力,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甚至跟不上孩子的學習進度,缺乏對孩子努力過程的客觀評價,就很難評估孩子努力的質量。

所以努力的過程不是一味地盲干到底,也不是拼命堅持,而是是否把最需要努力的事務花足了時間。家長要明白努力是種彌補或者提升的投資手段,這也就意味著努力和受益間并沒有固定關系。

第三,努力是要分階段的,只要涉及到階段性概念,「預習」和「復習」必不可少。

「預習」指代是「計劃性目標」,那「復習」就是「階段性復盤」。復盤總結總重要就是:前提條件+結果效益。

比如孩子英語進步了,第一次考了80分。那復盤就要明白,努力種那個條件或者前提使得這個效益得到提升,要繼續堅持。相反,又是那個不利條件脫離實際導致效益的降低。這些都是「復習」給孩子帶來的清楚認知。

寫在最后: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獲,但是每次收獲都一定努力。 各位家長們,不是看到孩子一整天坐在課桌上埋頭苦干就一定能獲得好成績。相反,高質量有取舍的努力既能讓孩子勞逸結合,還能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實現「寒門出貴子」的階級跨越,就得最大限度地發揮努力給孩子帶來的能動性提升。

作者:等風來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