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育兒,其實就是一個發現、分享、成長和收獲的過程,少了哪一步,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遺憾
年后送女兒回老家籌備開學的路上,遇到了兩位外出打工的爸爸
其中一位爸爸有兩個女兒,大女兒9歲,小女兒5歲
每看到年齡相仿的孩子時,爸爸都會感慨一句「這孩子跟我女兒差不多大,大女兒xxx、小女兒xxx」
當時,我還以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秀奶爸,可接下來的聊天讓我感觸蠻深
他先是跟同伴聊天說:
「剛離開家就想家、想孩子了」「我出門打工就思念二寶,老大不想念」「家里闖禍惹事的都是老大,太氣人了」「老二可稀罕人了,每次回家大老遠看到我,就飛奔跑過來要抱抱」
后又跟媳婦兒視訊說:
「孩子都上學去啦,看來就老二讓人省心」「老大太犟了,沒有老二一半聽話」「老大就讓她自己去上學,那麼大了」…
不同的聊天背景、不同的聊天對象,可以明顯聽出,爸爸對老二評價高、老大的評價低
那種由骨子里散發對老二的歡喜,不光是言語表達,還有講話時的稀罕表情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對老大老二有語言和意識上的區別對待呢
難道就只是因為老大淘氣不聽話、而老二乖巧伶俐一些嗎
別忘了,大寶的叛逆也許就是從你對二寶的偏愛來的,也許在你看不到地方老大和老二還有著不一樣的故事
01
你眼里的「精明」老二
或許就喜歡「欺負」老大
在以前,有一位同事特別喜歡拿她家的老二和老大作比較
不是夸老二嘴甜機靈,就是說老大沒有老二情商高
雖然都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可是老大和老二卻完全不一樣
姐姐 老實脾氣犟,妹妹 機靈可愛
開始我還不相信,直到一次周末才親自體驗一番
那一次,受同事邀請到她家里做客
一進門,妹妹 自來熟地跑過來打招呼,聊天時奶氣的聲音也特別可愛
若是倆姐妹做了什麼事情惹媽媽生氣了,姐姐站在一旁 撅著嘴滿臉不服,妹妹則是「 臉皮厚」地沖到媽媽懷里不是抱、就是親
而妹妹的一番 親昵操作下來,即便是媽媽心中有氣,也被小家伙的幾個動作給化解了
這大概就是老二機靈里的高情商吧
起初我還特別奇怪,為什麼都是一個爹媽生的小孩會有如此差距呢
正當同事做飯的間隙,我發現兒童房里的兩個姐妹也沒閑著
剛開始姐姐正在認真寫作業,妹妹在一邊玩積木玩具
因為妹妹看上了姐姐手里的新玩具,所以便想要 占為己有
商量幾次得不到后就直接上手搶走,姐姐氣不過 奮力相搏
而姐姐也因為力氣大,很快就 占據上風,妹妹呢,見搶不過便趴在床上哭了起來
那個時候我看到了姐姐臉上 一掃而過的無奈、還有無助
于是,姐姐生氣地說「行了行了,你別哭,我不要了行吧」
一臉無奈、滿口的煩躁,我看出姐姐委屈的同時,還有一份恐慌
看得出,姐姐是擔心妹妹哭鬧引起媽媽的不滿,從而把問題源、和過錯都歸咎在她的身上
我想,這樣的事情在平時應該沒少發生吧
更深入地說,你眼里的「精明」老二,或許就喜歡「欺負」老大,喜歡把一哭二鬧用在哥哥姐姐身上,把無辜柔弱表現在爸爸媽媽身上,因為「裝弱」更容易激發人性的保護欲
如果是這樣的二胎環境,那家長們就需要多注意了
不要讓老二一直生活在「玩心眼」里,處理好二胎矛盾、讓孩子們和諧友愛共處,這才是爸爸媽媽最應該做的事情
畢竟,這個世界上除了爸爸媽媽的血緣和無私,就只剩下兄弟姐妹了
記得別讓孩子們從小生活在偏愛、或感情不協的環境里
02
老大從出生就精養細養
老二卻自帶生存競爭環境
還有一個朋友,她家的老二也是何其精明
據說,每次想要什麼東西時從來都是給你一個「疑點」自己去猜
比如「媽媽,你看這個東西是什麼」,又或者「我就是看看,不買」
接下來就是爸爸媽媽自愿上鉤了,反正人家小寶貝 從頭到尾就沒有說過一句「我想要」的話
而老大呢,但凡是看上的東西如果沒有被滿足,那家伙,生氣起來能讓整個環境都彌漫著一股敵對的氣息
對此,我很疑惑地問了問朋友:「你家老大老二的成長畫風還真是與眾不同呀」
朋友告訴我,老大和老二的區別,其實一開始就體現在生活的 無處不在「競爭」里
想當初,老大出生時那個 精養標準,飯前飯后消毒液洗手,衣服有一點污漬就趕緊清洗,每天定時吃水果、按時喂飯,甚至連洗澡水都提前測好溫度…
可見,老大的成長就是一個妥妥的孩奴形象,因為太過精養,也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孩子嬌養的物質享受
老二呢,一出生就有個哥哥、或姐姐分走寵愛,媽媽也因為 精力不足而開啟散養模式,什麼 精養標準通通靠邊站,若是遇到情緒不好時,那哥哥姐姐的挨罵受批評就是赤裸裸的提醒
而在這份出生就是競爭的環境里,二寶想要獲得更多寵愛就需要不斷地爭取,他們每天在動腦想計策、示弱獲得關注,這就像是學習知識一樣越積累、經驗就越豐富
所以,比起老二一出生就是競爭處境,老大那 大起大落的待遇更容易迷茫、沒有安全感
畢竟,沒有二寶之前、老大那就是 獨占鰲頭,有著叱咤風云的經歷
可這一切都隨著二寶的到來會發生改變,那種從高處跌落谷底的感覺,孩子能好受嗎
所以,二胎家庭里一定要多關注大寶的 健康心理發展,沒有天生的乖孩子、也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你怎麼看待他們、他們就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03
老大老二爭風吃醋
爸爸媽媽要學會「放手」去愛
幾年前,我也曾經歷過老大叛逆倔強、老二乖巧可愛的對比
有那麼幾次,我甚至懷疑自己有病,因為無形中竟會萌生「討厭大寶」的想法
那段時間,我也一度認為,就是大寶長大了、脾氣大了,也變得不聽話叛逆起來
當我真正試著去了解后才發現,事情或許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大概在二寶1歲零2個月的時候,我經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老二和老大在各自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她們也相處得特別 愉快,我甚至還 悠閑地在一旁縫補衣服
可是,玩著玩著,老大看見我在忙活便跑來幫忙,不是疊衣服褲子、就是剝橘子喂我吃
那一刻,感動涌上心頭,曾經的各種不愉快也 煙消云散,腦里也盡是閃過老大身上的好
可正在母女情不斷上升時,老二突然連滾帶爬地來到我身邊,并 硬生生地擠在我和大寶的中間
本來就是 溫馨和諧的場面,本來就是 縫縫補補的活一下子變得更加手忙腳亂了
看著大寶奮力要把二寶擠走的場面,我剛想批評,但立刻也反應過來,這兩個小家伙分明就是「開搶了」
二寶希望獲得媽媽的愛,大寶也是如此,本就是沒有什麼壞心的爭風吃醋,有什麼理由去批評責罵呢
相比于二寶出生就明白「不能獨享爸爸媽媽愛」的 爭寵意識,其實大寶獨享全部愛的那些年就是一個弊端
因為之前的獨享、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至于很容易形成 孤傲的脾氣,這個感覺已經融入習慣,并不是那麼容易改掉
所以,當大寶和二寶因為爸爸媽媽而爭風吃醋時,請記得誰也不要批評,有個因為愛你的人去爭風吃醋,這也算得上是一件 被在乎的事情
當然,這里可不是提倡讓寶貝們去 爭風吃醋、敵意相對,而是在兩個寶貝需要得到關愛的時候及時給予回應,讓他們明白,即便是兩個孩子也能同時感受到 左膀右臂的愛
比如,兩個寶貝爭懷抱時,左腿抱一個、右腿抱一個,出門右手拉一個、左手拉一個
請記得,任何時候都要給孩子 營造一種「你們都是我的寶貝,都是一樣去愛」的觸覺和關愛,這種 不偏不倚的公平對待才是孩子 健康成長的內心需要
那麼,關于大寶二寶的成長環境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