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經常有寶媽留言,孩子的專注力不好,坐不住、容易分心,應該怎麼辦?
孩子的專注力非常重要,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孩子專注的做一些事情。
如果專注力太差,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以及對事物認知的深度和廣度。
雖然說孩子與生俱來就具備專注力,但是太脆弱了。
以至于家長們稍微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與言行,就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到底該如何來保護?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怎麼保護孩子專注力的?
有準備的環境,
有利于專注力養成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不同年齡段孩子專注力的時長也不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
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因素有很多,而環境因素便是其中之一。
孩子有時候專注力不強、注意力分散,恰恰是因為外在環境的吸引力太強,讓他們分心了。
比如,有的孩子書桌上放滿了小玩具,學習的時候就會想著玩一下。
蒙台梭利博士曾說:「 孩子經由感官而學習。」人體的五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
學習和生活環境混亂、嘈雜、干擾過多,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更有利于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呢?
簡單地說,整潔、溫馨的有準備的環境,就是對孩子專注力最有利的環境。
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會引起孩子興趣的環境中,孩子會有目的地、自由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產生自己的想法。
因此蒙台梭利博士曾經表示,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稱為「 環境教育」。
何謂有準備的環境?
所謂有準備的環境,其實就是要起到一種橋梁的作用,目的就是使成人的世界適合兒童的發展。
比如教室中教具按照固定的順序擺放在多層架上,從最簡單逐漸到最復雜,很有秩序,并且大小尺寸也都便于孩子使用。
蒙台梭利博士對「有準備的環境」提出了幾點標準和要求:
- 必須是有規律、有秩序的環境。
- 教具美觀、實用、對幼兒有吸引力。
- 能為幼兒提供感官訓練的教材或教具。
- 讓兒童獨立自由地活動。
在這樣的蒙台梭利教育環境,能夠很好的滿足孩子喜歡探索、動手操作、模仿的特性。
因此, 只有滿足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才有機會打開他們專注力的大門。
適當放手,
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機會
在家里,是否會有這樣的場景呢?
孩子在認真地玩著玩具,家長這時候說「你看看你把手都弄臟了,快去洗一下。」
孩子在開心地畫著畫,你一會兒讓他想象一下怎麼畫,一會兒告訴他怎麼涂顏色。
生活中這些一點一滴的行為,都在破壞著孩子的專注力。
蒙台梭利博士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適當放手,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更有利于其專注力的養成。
幫助孩子的要訣,除開「放手」之外,應堅持「最少的指導,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勵」原則,讓孩子自由地進行選擇。
自由選擇肯定是對某一事物感興趣,而只有在懂自己想要什麼,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想法的前提下;
才能真正去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感興趣的事。
唯有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這才是培養他們專注力的良方。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用心去觀察、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興趣需要,以及他們所處的敏感期。
依據這些,為孩子提供符合他們成長需要的活動內容。
給予孩子充足的工作時間
蒙台梭利教學中,有一個三小時工作原則;
即孩子上午蒙氏工作的時候,一般會有完整的 3個小時工作時間,讓孩子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
這樣孩子就能在整個不間斷的工作期間,按照自己的步調工作。
因此,孩子在家中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因別的事情不停地去催促孩子。
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手中的事情,比如畫畫、手工、游戲等,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去完成,才有可能進入專注的境界。
給父母的小建議:很多時候,面對孩子,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靜靜地陪伴孩子,不要出聲。
修正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孩子的專注力自然就提高了。
比如下面的時候:
孩子在玩玩具或看書的時候,不要去干擾他,讓孩子專心做自己的事;
孩子「工作」的時候,不要不停地催促孩子,讓他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
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反復去練習,不要隨意指導孩子正在進行的「工作」;
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并及時給予適當的引導。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父母不打擾孩子開始,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充分地信任與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和主見,從而成為最好的自己。
父母總以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對孩子呼來喝去;
卻不知道孩子其實也是一個獨立的新生命,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一位媽媽說:「如今做媽媽真的是太難了,我是尊重孩子,卻被家里人指責是溺愛。尊重和溺愛的界限在哪里呀?」
尊重和溺愛,沒有明顯的界限,就看父母怎麼對待孩子。
比如,當孩子想買東西的時候,你是堅決拒絕,還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求。
我認為,尊重孩子至少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養孩子是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時間,家長和教師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教育孩子,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結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去施教。
該讓孩子玩耍的年齡就盡情的玩耍,該管教孩子的時候就不要心軟,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尊重孩子的與眾不同。
在家長的眼中,往往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家的孩子比較。
然而每個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成長的快,有的孩子發展的慢,這就意味著家長要撥開眼前的迷霧,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是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就需要家長善于研究孩子,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探索出適合孩子的成長路徑。
身為父母,始終應該堅信的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沒用對的教育方法。
當你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欠缺的時候,就要修正自己的心態和行為。
從孩子的行為中探究其成因,幫助孩子排除一切干擾,守護他的專注力。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