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增長,首先受到沖擊的行業就是教育。沒有足夠多的新生兒,意味著將來需要接受教育的學生大大減少,學生少了,自然不需要那麼多的老師來教。
十年前,報考教資的人數只有區區17.2萬,那時人們常常感慨,教師太少,惜才如金;十年后,教資報人數翻了66倍,高達1144.2萬人,教師的地位也隨之急轉直下。
從2023年廈門市的市屬學校招聘開始,無編制的教師崗位,成為了多地教師招聘的主流趨勢,可見教師與編制崗位的解綁,已有普及的趨勢。
家長多感困惑:為什麼要取消教師的編制崗位?教師的福利待遇得到保障,明明是對學生有好處的事情。
老師沒有后顧之憂,才能更加全心全意地投身教育工作中,這個道理家長都明白,因此發自內心地希望,老師的待遇能得到保障。
就目前的招聘方式和政策動向來看,沒有取消在編教師編制的政策發布, 只是新招聘的教師崗位,逐步與編制解綁。
想知道取消編制最直接的影響,看廈門市今年招聘「參聘制」教師(也就是無編教師)的結果就能明白:
2023年廈門市的教師招聘中,25萬的年薪待遇,給出了1400個崗位,往年都是供不應求,今年第一輪招聘結束后,950個崗位沒招滿。
迫不得已,又開啟了第二輪的招聘,怕招不到人, 還降低了學歷和專業的要求標準,非雙一流、非部屬師范生均可,情況也依舊不容樂觀。
面對教師隊伍的重大變革,有教師自嘲地回應: 我們不過是月入3000的少兒服務員罷了。
雖說自嘲,也足見教師多年壓抑的委屈和不甘。老師的委屈,最主要的來源是什麼:筆者從評論區找到了答案。
不少老師認為: 教育改革的關鍵,應該著手于那些教育管理者,而不是頻繁折騰這些一線老師。
體育老師、甚至和教育毫無關聯的人坐上了教育管理者的位置,指手畫腳; 而一線教師作為最懂教育的人,卻被要求這、要求那,忍氣吞聲,夾縫生存。
有家長認為:想改善教育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不在于老師,言外之意,老師已經做的很好了,最應該的是減少班級人數,而不是一直找老師的問題。
也有家長呼吁:取消編制可以,給老師漲點工資也行,兩三千的收入,對于一個無編的工作來說,完全沒有吸引力,家長也擔心,教育的發展得不到保證。
另有一線教師,借此機會發表了對「末尾淘汰制」的不滿:被這個機制淘汰掉的老師,多是不會和領導搞好關系的。若老師把注意力全放在了討好領導上,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在眾多聲音中,筆者注意到了一位農村在編教師的發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取消教師編制,對農村教育發展的影響:農村學校的老師如果不給編制,就真得瀕臨倒閉了。
目前能堅守在農學學校教學的老師,一部分家是外市的, 學校不僅招人難,想留住老師更難,農村學校普遍沒有科學、音樂、美術、政治與品德老師,都是由班主任代勞的。
設想農村的教學環境和薪資待遇, 如果再沒有編制,還有哪些老師愿意來這里教書?招不到老師,學校自然要面臨倒閉的結局。
在某些教育專家的眼中,教育的發展是「城市化」、「少子化」的,因此多認為取消教師編百利無一害, 他們眼里,多是看不見農村學校,也看不見那些農村孩子的。
寫在最后:
不管到什麼時候, 農村都會有人,都會有家境窮苦的學生,需要讀書,筆者認為,不能因為他們是經濟和教育發展的邊緣化群體,就理所當然地把他們排除在外。
取消教師編,對于應對將來由生源下跌造成的教師數量過剩,能提供很多便利——不需要考慮無編教師的去處,直接開除即可。
但對于農村地區的學校而言,真的取消了教師編制, 就意味著再也招不到老師,只能放任為數不多的農村學校走向倒閉了。
因此筆者建議: 保留農村地區新教師招聘的編制崗位,以緩解取消教師編制,對農村學校所帶來的陣痛。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