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讀小學三年級,正是天真浪漫的年紀。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沒有學習壓力,更沒有升學苦惱,每天都活在快樂之中。
最多也就是貪玩,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批評了,或者和班級哪個同學產生了小矛盾,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煩心事。
湖南一位家長,在接八歲女兒放學時, 發現了她脖子上掛著一條項鏈,細問之下才得知,是班級男同學送給她的,驚喜之余發視訊記錄,不料,送禮的男同學卻反遭網友們的批評。
三年級女生收到2萬元項鏈,家長驚喜不已,送禮男孩反遭網友批評
起初,很多家長都表示羨慕:「開竅」早就是不一樣,別的小學生還在玩泥巴呢, 人家的孩子就知道送女同學禮物了。
家長也并沒有往學生早戀這個方向去想,畢竟才三年級,就算開竅再早,最多也就是送喜歡的同學一點小禮物,上升不到早戀的地步。
但當眼尖的家長發現: 這條項鏈款式不像小學生應該配搭的,于是建議女孩的家長,詢問一下男孩家長,別引起什麼誤會。
不問不知道,一問大家伙都驚呆了,這條被當成小玩具,送給小學生的項鏈, 居然價值2萬多,是一條鉑金的鉆石項鏈。
女孩的家長一聽,果斷回復: 這條項鏈可不敢收,明天上學就讓學生歸還。男孩家長也無奈的表示:這是自己的項鏈。
評論區的家長們坐不住了,紛紛譴責這位送禮的小學生: 才上三年級,怎麼就知道偷家長的東西,討好同學了呢?
甚至有家長非常嚴肅的指出:這并不是小打小鬧,家長也不能一笑而過,這是很嚴肅的教育問題,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 自己的偷盜行為是錯誤的,以后更容易釀成大禍。
但筆者認為, 8歲的小學生,對于數額較大的飾品,是沒有準確的概念的,他并不知道這個項鏈有多值錢,只是喜歡女同學,所以就拿來當禮物送給對方了。
不過男孩的家長的確需要溝通,避免這樣的烏龍事件再次發生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大環境對低年級學生的「惡意」,來源于個別網友的偏見
但像有些網友說的 「這麼小的年紀就學會偷東西、惡心、家長應該打一頓」之類的話,筆者以為,有些過于夸張了。
三年級的學生, 是非觀念還在養成階段,這個年齡的學生,字都沒認全,行差踏錯是很正常的, 他們對道理的認知和理解,很多時候都是在試錯中學習的。
家長也是抓住小學生犯錯的機會,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低年級學生在無知情況下所犯的錯誤,更 不能以成年人道德評判標準,去定義小學生的對錯賞罰。
大環境的氛圍, 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包容度越來越低,尤其是高學歷的大學生群體,對低年級的學生更是缺乏基本的耐心。
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接受了高等教育,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的同時,更在乎自我價值的體現, 因此更多的高學歷人才開始主張不婚不育。
這樣的思想一旦扎根, 就導致他們對低年級的學生孩童,更加失去耐心,甚至固執的認為,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
甚至認為小學生也應該掌握成年人具備的禮貌和邊界感,但這這希望顯然是不現實的。小學生還處于成長期,需要社會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去學習和成長。
而個別主張嚴罰小學生的,基本上都是高年級學生和大學生, 他們從小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盡管自己的學生時代非常痛恨這種教育方式。
寫在最后:
但等待他們走出校園,成為老師或者家長之后,反而更希望學生繼續接受這種教育模式, 類似于自己淋過雨,也要把別人的傘撕爛的心態。
對此,筆者認為,家長既然無法保證,社會上的所有人都能理智看待低年級學生犯下的過錯, 就應該從個人角度重新審視問題的關鍵。
小學生送禮,誤拿了家長的貴重首飾,事后也返還了,當事人的雙方家長和學生, 都沒有任何損失,卻因為把視訊發到網上受到了指責和傷害。
所以筆者建議,尤其是年輕家長們, 盡量不要把學生的爭議行為發布到網上,那麼多張嘴,家長攔不住,出現任何負面的評價,家長傷心,學生看見了也會難過,保護好學生的隱私同樣是家長應負的責任。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