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各高校畢業生數據顯示:目前, 碩士、博士畢業生的數量已經遠超本科生了,畢業生人才出現了罕見的「倒掛」現象。
大學生不禁膽寒,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以后別說碩士滿大街了,就連博士也快「不值錢」了,引人深思的同時,也令人擔憂:本科生該如何抉擇。
按常理說,晉升學歷都是遵循「人往高處走」原則,再鼓吹逆向考研,熱度也絕不可能蓋過重點大學半分,但海南一所三本民辦院校,卻打了許多一本公辦院校的臉。
一位考研學生投稿:老師,能不說說這個學校?民辦本科,研究生招生10人,自己報了社會工作專業,考了399分,專業排名第8。
而第一名的分數,甚至達到了439分。400分以上考不上研究生不稀奇,尤其是在文科專業領域,早就見怪不怪了。
真正怪的是,有人愿意付出這麼多努力, 考出近乎440分的成績,就為了上一所民辦三本院校的冷門文科專業?是學生瘋了還是學校另有貓膩?
先來說說這個專業,張雪峰老師在接聽考生咨詢電話時,認識了這樣一位同學, 為了沖上211大學,男同學自己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
畢業后面對考研「卷翻天」的競爭難度,后悔不已,好一些的大學, 該專業復試分數超過400再正常不過。
而社工專業的就業也很單一,那就是考編進街道辦,當然了,競爭依舊激烈,待遇更不用說,穩定的窮,一個月到手兩三千是常態,男同學選了這個專業,百分百后悔。
冷門專業,就算211畢業也得考編, 為啥還有學生擠破頭要往民辦三本里考研?
那就不得不說說這所名不見經傳的三本民辦大學了——三亞學院,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的概念被清除之前,三亞學院在當地學生眼中,是個最不起眼的小三本。
民辦大學的辦學質量大家都心知肚明,在一眾民辦院校中,有資質開展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院校如同鳳毛麟角,三亞學院就算其中之一。
十一年前才獨立建校,兩年前才拿到了碩士點,又地理位置偏遠,但三亞學院,卻能讓學生心甘情愿地為他考439分。
三亞學院,是真的「有點東西」。復試在即,三亞學院也放了大招,為了對得起考生400多分的成績,也為了院校宣傳,三亞學院通知:
學校報銷學生參加復試的往返交通費,以及學生一晚的住宿費,不僅如此,學校還承諾,為了學生的安全, 車接車送,不需要學生承擔額外的費用開銷。
這不僅緩解了條件有限考生的窘迫,也讓所有報考三亞學院的學生,感受到了學校的誠意和關愛。
目前,三亞學院的本科專業中,財管、經濟與金融、應用心理、酒店管理等經管類文科專業的分數不低, 不過以當地的經濟特色來看,本地就業應該不是問題。
而學校目前開設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專業只有三個:旅游管理、社工和電子信息。這些專業別說放在民辦本科了,就算放到211,都是典型的就業老大難專業,畢業即失業。
但三亞學院,卻給了學生最大的底氣,學校承諾:研究生畢業后,實現極力集團或者自貿港等相關崗位的100%就業。
為了學校承諾的一句「包分配」,不少學生就算有考進重點大學的能力,也心甘情愿地投身三亞學院的懷抱。
寫在最后:
能做出這種選擇的學生,無疑是最明智的。除非對科研有追求,否則提升學歷必然是有盡頭的,到時候無論是C9碩士還是名校博士, 還是要放下身段,來到人才市場被挑選。
可見如果院校能為畢業生解決就業困境,就等同于解決了學生未來最大的顧慮。筆者以為,如果是有能力的院校,能效仿三亞學院做出這樣的就業承諾。
無論對畢業生就業,還是對整個考研風向的影響,都是百利無一害的。放眼現在,別說家長懷念過去的包分配中專,就連學生都羨慕,能包分配的學校。
教育的發展,如果能有始有終,傳遞知識的同時,也兼顧學生的畢業去向,就不會再出現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同時存在的尷尬處境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