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媽媽群里有小伙伴無力吐槽道:實在是沒地方說,只能把這里當成樹洞,要不然憋在心里實在是太難受了。
老話常說」長兄如父「,但我老公他大哥,卻是最自私小氣的人。根本沒有長兄的胸懷,做事沒個老大的樣子,啥事都要計較。
碰到有好處的事,他跑得比誰都快,就想沾光撈錢;碰到該出錢出力的事,連個頭不露,生怕吃虧。
在他的眼里,從來都沒有」讓「這個字。老家房子拆遷,公婆分到一套房子。本來打算賣掉,錢平分。但他死活不讓賣,就想獨占著。
而且,我公婆對他已經夠好了。不但給他安排工作,還給他買房,帶孩子。但他卻總覺得公婆偏心我們。
去年,我公公生病住院,本來想著兩家人輪流去伺候。但人家說自己太忙,媳婦又要也要上班,沒法來。
後來,老爹熬不住了,臨去世的前一天,我婆婆隨口說了句」xx,你給你爸爸剪剪頭髮吧「。
他當即就大發雷霆,說婆婆就會欺負他,這種不吉利的活不舍得讓我老公去做,就知道把他推出去。
現在,我婆婆跟著我們一起住。他從未主動給老母親打過一個電話,也沒有上門來看望過一次
……
看完這樣一番話,我沉默了許久。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和傳統觀念里,排行老大的那個孩子,往往最有擔當和責任心。
他們會幫著父母關心照顧弟弟妹妹,不管是誰遇到困難,他們都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忙。
而國外的心理學家也認為老大往往是責任感最強的。一則是因為出生順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特質。
一般來說,老大會更有責任心,而家庭里較小的孩子則比較任性驕縱,沒有同情心;
二則是,出生順序不同,導致每個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和其他家人的關系也是不同的。父母常常對長子給予更高的期待。
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在父母的期待下,長子通常成績會更好,責任感也更強。
那麼,為什麼有些老大卻很自私呢?
和」長兄為父「截然不同的是,坊間還有句老話叫」兄弟姐妹中,能當大騾子大馬,不當大兒大女「。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些老大付出的最多,得到的卻最少。
但他們的懂事卻被當成理所應當的責任,甚至有些父母還會格外偏愛年齡小的弟弟妹妹,使他們受委屈。
久而久之,老大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出于對自我的保護和內心的嫉妒,有些人會變得越來越自私。
說句難聽的話,父母的做法,加劇了老大的自私。因為他們覺得沒有父母過多的愛和幫襯,他們只剩下自己,不自私不行。
或者說,他們也不是自私,只不過不像以前那樣無私和大方,所以其他家人會感到受不了。
此外,也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有些老大的自私,只針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父母和兄弟姐妹始終都排在最前面。
他們對原生家庭充滿責任感,不管誰生病住院,或者遇到困難,他們二話不說,將自己的小家庭放在一邊,就去照顧和幫忙。
哪怕自己能力有限,但為了穩住自己作為老大的面子,他們寧愿犧牲妻子和兒女的幸福為代價,也要去幫扶父母和兄弟姐妹。
最后想說,為人父母,凡事要拎得清,不要過于偏心。要知道,父母的偏心,是手足相殘的根源。
此外,兄弟姐妹相處,不要過于斤斤計較,老是怕吃虧,但也別總是很大方。畢竟你已經結婚生子,也要為自己小家庭的和諧和幸福考慮。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
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育兒、孕產護理、寶寶健康、孩子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