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大學生曬每月生活費,父母覺得正常,「社畜」打工人看不下去了

女大學生曬每月生活費,父母覺得正常,「社畜」打工人看不下去了
2023/02/27
2023/02/27

現在大學的生活費有多少呢?

離開校園小10年了,對高校生活費的標準已經沒啥概念了。表姐家侄女今年要大學聯考,準備提前做功課,了解一下大學生生活費的行情,于是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我身上。

翻了一圈調查問卷和各類大學生貼吧,發現差距還真不是一般大。

21歲女大學生的花費引爭議

有意思的是,看到一個女大學生曬了自己一個月的花費,但由于 其中幾項并不符合「大學生」的人設,從而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上圖中能看到, 女孩每月花費3000左右。她的 餐費其實并不高,維持在1000左右。生活費的大頭主要花在了別的地方。

比如: 每個月奶茶就要120;桶裝水90,衣服和化妝品加起來差不得要500,還有美發美甲,每月也有150的預算

雖然女孩 一再強調,自己身邊的同學差不多都是這個額度,而且父母也覺得自己的花費并沒有任何不妥之處,但這類預算還是引發了不少社畜打工人的情緒。


評論區有人說, 自己月入過萬,點的奶茶也不會超過5塊沒有收入的大學生,每個月要花120 在奶茶上,略顯奢侈;

也有人, 說化妝品自己也買,但沒必要每個月都買吧,買一次夠用好幾個月。還有衣服,也不是每個月必須要買。

也有不少人直接開啟了嘲諷模式: 明明都工作了,還沒大學生消費高,覺得自己太拖后腿。

翻了下評論,發現網友熱議的點都集中在: 女孩每個月120的奶茶、90桶裝水、300的衣服、150的美發美甲和200的化妝品上。

不少人直言, 大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知識,3000多的花費中「學習預算」竟然是0!相反化妝、衣服、奶茶這些享受型消費反而占據了大頭,足以看出現在大學生的狀態。

確實,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每月3000的生活費并不是個小數目。但若孩子把錢都花在與學無關緊要的事上,說實話,同為家長的我,還是有些失望的。

生活費2000想提到4500,媽媽拒絕了,她怎麼這麼摳!

無獨有偶,還看到一個女大學生吐槽媽媽拒絕提升生活費的帖子:

女孩表示自己在 新一線城市上大學,每月生活費2000,她希望能提到4500,卻被媽媽拒絕了。

于是生氣地質問: 女生本來就花錢多,護膚品、衣服、彩妝哪個不需要錢?

作為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言論,是有些無語的。很顯然女孩 壓根沒意識到自己早已成年,應該承擔起成長的責任,既然想要提高生活費,那就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報酬,而不是理所當然地控訴父母「摳門」。

調研了一下身邊的父母,大部分寧愿自己苦點、累點,也不愿孩子在外面受苦,哪怕孩子要求無理,大多數父母最終還是會同意,像這位媽媽這般人間清醒的家長其實不多。

于是有人總結: 正是因為現在父母給的生活費太多,導致大學生們普遍毫不珍惜,反而生出了許多怨恨!

深以為然, 唾手可得事物更容易不被珍惜,倒不如只給他們提供基本的食宿費,想要高消費就自己去賺,不僅能鍛煉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感念父母的辛苦。

大學生的普遍花費如何?

特意去查了下,目前大學生的平均花費,看到這樣一張統計圖:

仔細看了下, 雖然部分地區的花費可能會有所出入,但大部分地區還是比較合理。

以廣州為例,圖中建議每月2500的生活費就足夠。

一位廣東的大學生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了這個數據還是比較可靠的。

她說在廣東,1500就能保障基礎花銷,2500則會讓大學生活更有保障。

整體來看, 北上廣深花費相對更高一些,3000左右就足夠保證學生的日常花銷了。

當然,如果家里條件允許,也可以適當調高生活費: 3000~3500之間,孩子的大學生活,會有一個較高質量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也沒必要完全按照這個值來給孩子提供生活費。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讓孩子學會「自力更生」,就成了大學期間的一門必修課。

見過不少孩子,學生時期就通過兼職、勤工儉學,增加生活費,畢業后這部分孩子也很優秀。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鼓勵所有學生在學校期間以賺錢為目標。但一些好的兼職還是可以嘗試的,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獲得課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為畢業工作打下基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孩子抱怨錢不夠花時要咋辦?

現在孩子花費普遍都比較高,那麼當孩子抱怨錢不夠花,家長要咋辦呢?

看到一位家長留言: 大學就是個小社會,社交、學習哪都要錢,現在社會這麼亂,不多給點生活費,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反正我家孩子一說沒錢,我就會立馬打給她,堅決不讓她在「錢」上受苦。

隔著屏幕都感受到這位家長對孩子的愛,但又不得不提醒下: 一個需要更多金錢來抵御誘惑的孩子,大機率是不會真正對誘惑免疫的。

當孩子抱怨錢不夠花時,建議家長還是不能盲目提額。 如果生活費本就充足,不妨試著讓孩子承擔一次提前花光的結果。

記得上大學時,班里有個富二代,媽媽每月給他2500。10年前這筆錢真的算巨款,這位同學一看卡里有錢,每天請同學K歌、吃飯,半個月就花完了。

再找家人要錢,媽媽拒絕了,并告訴他:既然你沒有規劃金錢的能力,那以后就只能享受基本開銷的花費。

第二個月生活費就降到了1200,但那之后,富二代同學卻月月有了結余。你看,只有真正體驗過沒錢花,才會去努力規劃,你說對嗎?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生活費是多少呢?孩子抱怨過生活費少嗎?你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把經驗分享給有這方面困人的家長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