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認為,一家人,有什麼話不能講,而且孩子還小,我說的話他也聽不懂,不會在意。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孩子面前口無遮攔,什麼話都敢說。
結果呢?
孩子兩三歲后,開始喜歡「學話」,就是將聽到的父母的話原封不動地學出去。所以很多人逗弄孩子的時候,就會問他「你爸爸說我什麼了?」「你媽媽講我什麼了?」
如果不幸你的抱怨被學了出去, 不但很尷尬,還容易得罪人。
即使孩子慢慢長大,心眼兒變多,知道有些話不能學。但是因為孩子的判斷力不強,很容易受父母影響,很多抱怨責怪就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作為家長,我們務必要牢記,有三種抱怨,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講,再不滿意也要憋著。
1、埋怨長輩的話
瑤瑤媽媽回婆婆家過年,結果鬧得挺不愉快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瑤瑤的一句話。
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當奶奶問瑤瑤「回奶奶家過年好不好玩啊?」
沒想到瑤瑤卻「我喜歡,但是我媽媽說了以后再也不回來過年了,奶奶你事兒太多,是個‘事兒精’,媽媽不開心。」
話音一落,奶奶的臉瞬間就拉下來了,全場氛圍非常尷尬,接下來的幾天奶奶對瑤瑤媽不冷不熱,瑤瑤媽賠禮道歉也沒有用,夫妻倆還為此吵了一架。
瑤瑤之所以多嘴,真的不能怪孩子。
瑤瑤媽媽對婆婆有意見,從來不避諱,經常會當著瑤瑤的面說。和瑤瑤爸爸吵架也會說,和姥姥聊天也會說,結果瑤瑤就記到心里去了。
童言無忌,結果就鬧得所有人都不愉快。
和老人再有矛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 首先孩子很容易學話,將抱怨傳過去。其次,父母的抱怨會變成榜樣,讓孩子對長輩不尊敬。
2、吐槽伴侶的話
父母失婚后,壯壯跟媽媽一起生活。壯壯對爸爸仇恨極大,每次爸爸來看自己,壯壯都不冷不熱,甚至還躲著不見面。
實際上,壯壯父母失婚的原因僅僅因為性格不合總吵架,并沒有其他問題。可是為什麼孩子如此討厭父親呢?
原來壯壯媽媽很喜歡當著孩子面數落爸爸的不是,抱怨爸爸的各種不好,末了還總會加一句「你長大可別像你爸!」
失婚之后,壯壯媽更是對前夫口不擇言,經常當著孩子面痛罵前夫,搞得孩子一邊痛恨自己的父親,一邊生氣自己有父親的基因。
當父母之間出現矛盾,請一定避開孩子私下解決,而不是不管不顧當著孩子面大吵大鬧。 尤其是和孩子說伴侶壞話的行為,絕對要禁止。
這樣只會 破壞孩子對父母的情感,增加厭惡感,導致親子關系破裂,對孩子的成長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3、抱怨老師的話
元寶老師最近找了元寶媽,反應孩子在學校對老師非常不尊敬,經常頂撞,出言不遜。元寶媽回家后問兒子,元寶不以為然地說「不是你說的嗎,我們老師水平不行,不負責任,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這下輪到元寶媽尷尬了,沒想到兒子這麼「傻」,竟然將自己平時的抱怨原封不動地搬了過去,以后還怎麼和老師相處?
可是這能怪誰呢?
元寶媽媽經常當著孩子面說老師,私底下了解了老師的八卦,也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今天抱怨老師沒能力,管好班級,明天抱怨老師就知道留作業。
這些話被元寶聽進去,元寶開始變得不尊重老師了。
如果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意見,建議和老師直接溝通解決,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發泄不滿。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出對老師的不滿,孩子 只會有樣學樣,對老師不尊敬。這樣破壞的不僅僅是師生關系,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更會讓孩子在學校的處境變尷尬。
我們總覺得孩子小,所以在他們面前說話無所顧忌,可是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以為孩子在玩,其實他一直豎著耳朵聽你的,你的每一句話都打在他心上,對他產生了影響。
1、孩子無意中變成了傳話筒
上文中的瑤瑤和元寶,都在無意之中做了傳話筒。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嘴巴大,怎麼能到處亂說?可是如果你不說,孩子怎麼會傳話呢?
孩子心思單純,沒有心機,不會判斷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想讓自己不尷尬,不得罪人, 父母要先學會閉上嘴,不當著孩子面說別人的壞話。
2、孩子的心理發生變化
壯壯媽媽對伴侶的抱怨,讓壯壯對父親有了很大的意見,還對自己是爸爸的孩子感到羞恥。壯壯媽媽的話已經對孩子造成了負面影響。
《非暴力溝通》書里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這些抱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們開始痛恨父母抱怨的人,認為是他們給父母帶來了痛苦和折磨。
父母的抱怨形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讓孩子的思維出現了各種偏差,開始敵視對方,蔑視老師,心理認知發生了扭曲。
3、變成抱怨型人格
美國思想家艾默生說: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范。」
總是對孩子抱怨,朝孩子吐苦水,也會把 孩子變成一個同樣消極滿腹牢騷的人。他的行為情緒、思想三觀不斷被這種負能量干擾,造成心理陰影,成為性格行為上的缺陷。
《親愛的三毛》一書里寫道:「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作為父母,我們 首先要反思自己,如果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抱怨,到底是我們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我們是否有能力解決改善這個問題?
其次我們要學會嘴巴嚴一點,不當著孩子的面隨便抱怨別人,不背后議論他人,不講別人壞話。 孩子越大,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越要注意尺度和分寸,別只圖一時之快,造成「無心」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