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帶孩子去公園露營,賬篷剛剛搭好,就聽到隔壁賬篷里傳出一陣歇斯底里的怒斥。
不多時,一個媽媽怒氣沖沖地將孩子拎出賬篷,手里還拿著一本練習冊。
在孩子哭哭唧唧的聲音中,只見這位媽媽大聲數落道:昨天晚上的作業拖到今天早上,早上又說出來玩就寫,現在賬篷搭好了你又變卦!你的作業到底是給誰寫的?上次考多少分你心里沒點數麼?今天你要是還不寫我就把你的作業全部撕掉,你以后不要上學了!
由于媽媽的聲音太大,導致周圍幾個人紛紛側目,在眾人的注視下,孩子臉上掛著大寫的羞愧與尷尬。
為人父母,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理解這位媽媽,但站在孩子的角度,被父母暴躁的情緒所裹挾也一定是件極為痛苦的事情。
其實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突然情緒失控早已稀松平常,但為人父母,你有沒有認真想過,易怒人格的我們究竟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呢?
父母是易怒人格,孩子普遍有以下4個缺點:
1. 做事怯懦、不自信
我們常說一個人擁有自信就是擁有美。但很多孩子在自信心建立的過程中,都會遭到父母語言或行動上無情的摧毀。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海清在暴怒下指責兒子的一段台詞令人印象深刻,他坦言自己后悔生下兒子,抱怨兒子貪玩不學習,最后總結:你這樣就是對不起我。
好在劇中的兒子是個性格開朗的樂天派,但在現實生活中,并非每個孩子在被父母斥責后都能夠快速的完成情緒修復,當易怒型人格的父母毫不留情地貶低孩子時,他們內心的自信心就會被父母的不認可所擊垮,從而表現出怯懦、自卑等負面情緒。
2. 磨蹭拖拉、自控能力差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做事情磨蹭,拖拉,毫無自控能力,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中,都需要父母在一旁監督。
事實上,孩子這種拖拉磨蹭的習慣很多都是父母所造成的,易怒型人格的父母多半性子著急,對孩子缺乏耐心,當他們看到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時,就會急忙上前制止,甚至破口大罵。
長此以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慢慢習慣被父母監督,這導致他們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就會徹底放飛自我,完全恢復自己的節奏。
在生活上,這種現象常常表現為孩子吃飯磨蹭、自理能力差,在學習上,他們則很容易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
3. 形成討好型人格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育兒箴言: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指孩子違背自己內心的真實意愿,故意去做出討好別人的舉動,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帶給他們的安全感。
而易怒型父母在于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常常會導致孩子缺失來自家庭的安全感,他們會很小心地窺探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怕自己哪件事情做的不對就會引來父母的冷嘲熱諷或大吼大叫。
常常處于驚嚇中的孩子會神經非常敏感,當他們長大之后,就會非常渴望得到一種無條件的愛,而為了討得他人的歡心,這些孩子往往會忽略自己的感受。
4. 玻璃心,情緒化
與討好型人格不同的是,易怒型父母養出的孩子還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玻璃心、情緒化。
這類孩子內心非常脆弱,一說就哭,他們不接受批評,父母越是情緒化,孩子的情緒化也越發嚴重,長此以往,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他們就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長大后也會成為易怒型的性格。
此外,這部孩子往往還表現出抗挫折能力差,心思敏感、喜怒無常等特點,失去了對情緒的正常掌控,他們在生活中的不順心和不如意也會頻頻發生。
本期話題
你是易怒型的父母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