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那些拼命把孩子往國外送的父母,晚年真的會過得很慘嗎?

那些拼命把孩子往國外送的父母,晚年真的會過得很慘嗎?
2023/03/05
2023/03/05

近幾年,隨著教育內卷越來越嚴重,不少父母開始想方設法為孩子開辟「新賽道」,其中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會傾向于讓孩子上國際學校,以此來避開大學聯考這座大山。

國內嚴峻的就業環境,加上國際學校所宣傳的各種優勢,讓一些工薪階層的家庭也開始拼盡全力地把孩子送往國外,似乎只要孩子走出了國門,就能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不可否認,生活中的確有不少孩子通過去海外求學而獲得了很好的工作機會,他們的生活狀態也讓父母感到無比欣慰和驕傲,但與此同時,很多將孩子送出國門的父母也面臨著一道難題,那就是:當父母需要養老時,孩子卻不愿意回國了。

網上,有人推文講述了自己身邊一對鄰居的育兒經歷。

帖主表示這對夫妻是自己家多年的老鄰居,兩人都是事業編,工作穩定,夫妻倆年輕時就開始精心培養自己唯一的兒子,補習班,興趣班,樣樣不落,索性兒子也非常爭氣,從小到大,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

兒子大學畢業之后,夫妻倆賣了家里的一套房子,把兒子送出國讀研究生,研究生期間,兒子每個月的生活費不低于1萬元,老兩口便學費加生活費一起供著兒子在外讀書。

3年后,兒子順利畢業,并在當地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就在老兩口以為自己可以享享清福時,兒子卻告知父母自己沒有回國的打算了,原因也很簡單,在國外多年,他已經適應不了國內的工作環境和節奏了,比起內卷,他更向往輕松閑適的生活。

老兩口表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又無法跟隨兒子去國外定居,如果兒子不回來給自己養老,那他們注定就會成為孤寡老人。

回望這麼多年對兒子的付出,夫妻倆頗感后悔。

父母拼盡全力將孩子送出國門,孩子畢業后卻不愿回國的例子并不在少數。

一名定居國外的網友非常淡定地陳述著自己的生活: 我爸癌癥又住院了,我媽完全應付不過來,可即便如此我也不想回國。各種緣由我不愿意解釋,隨便國內的親戚怎麼想吧,我就是不想回去。

貼主的這段話也讓他被網友們貼上了「不孝」的標簽。

有人表示如果父母拼盡全力地將孩子送往國外,對方卻不愿意回國給自己養老,甚至理直氣壯地不顧親人的感受,那麼這樣的子女等同于「白養」。

也有人坦言送孩子出國的父母只是表面風光,多數人晚年都會過得很慘。

留學生畢業后不愿回國成父母「心病」

網上,對于留學生父母的晚年生活,網友的態度并不樂觀:

把子女送到國外就要想著子女可能永遠不會在回來了,我一個老鄰居兒子去了美國不回來了,結果把自己的房子賣了也去美國,兒子給她單獨買了房子住,和兒子家還有一段距離,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一個人孤零零在大房子的異國他鄉,感覺好可憐。」

「我認識個老教授,她的一雙兒女都在美國top5讀的博士,誰提起來都十分羨慕。老教授得得癌癥了,兒女誰也沒回來,說工作忙走不開,等臨終才能請假,我一點都不羨慕她了。」

「目前還談不上讓孩子養老的事,但是別人的孩子和父母能經常見面,能持續80多年,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回國,緣分就是這20幾年,誰甘心啊,想想都難過,好在兒子想回國。」

網上有這樣一個話題: 如果孩子出國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機會,但沒法給父母養老,你會支持孩子出國嗎?

一片反對聲中,也有人表示了「支持」并給出理由:只有把子女當作自己附屬品的人才會用「養老」來絆住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只要孩子覺得好,我會尊重他的一切選擇,這也是父愛母愛的偉大之處。

還有人回答得非常坦率:如果我的孩子能力很強,出國能比在國內發展得更好,我一百個支持他出去,我不會羨慕那些孩子在身邊的父母,就算我孤獨終老,孩子也永遠是我的驕傲。

工薪家庭送孩子出國留學,是一場賭博

雖然每個父母對于孩子出國留學都有自己的見解,但不可否認,對于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如果父母對于孩子是有依賴和依靠的,那麼這種作法無異于一場賭博。

父母讓孩子出國留學的目的無非是想讓他們開拓眼界,擺脫現實的各種束縛,選擇一條更為輕松的賽道,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在習慣了異國他鄉的生活節奏后,將與父母之間的「小別」變成了「久別」,甚至是「永別」。

對于家境富裕者,父母可以選擇居家遷往國外,換一個環境,依然可以過上母慈子孝的晚年生活,但對于工薪家庭,一旦孩子不愿回國且沒有能力將父母帶到自己身邊定居,那麼多數人都會體驗到晚年生活的孤獨無依。

本期話題

你傾向于把孩子送出國嗎?你認為那些拼命把孩子送出國的父母,晚年會過得很慘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