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河南的麥田,揭開學生隱忍的苦難:誰不想走出去,可你們逼我種田

河南的麥田,揭開學生隱忍的苦難:誰不想走出去,可你們逼我種田
2023/03/16
2023/03/16

春天麥田的顏色,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令人不禁聯想到了朝氣蓬勃的青少年,而當春風吹過麥田時,河南的中學生,卻只能在教室里,扛著千般重的壓力,去對抗已知的命運。

河南作為大學聯考大省,每年的考生人數都穩居前列,教育是這些學生全部的希望,但這個希望有多渺茫? 河南本地,無一所985高校,只有一座211大學。

河南考生的苦難,是心知肚明的,但卻少見他們埋怨命運,但當媒體歌頌河南麥田的美好時,這些隱忍不發的河南學子們,再也忍不下去了。

河南的麥田,揭開學生隱忍的苦難:誰不想走出去,可你們逼我種田

一個省份,大學聯考人數太多,但本地教育資源又太有限的結果是什麼?河南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年都有數不清的學生,揣著高分的成績單,卻沒有學上。

河南考生的苦難,和太多因素有關,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教育發展還是經濟發展, 操之過急是不行的,需要一步一步去改變。

但這不意味著,媒體可以漠視河南學生的苦難,甚至把苦難當成美好去歌頌,這過于殘忍!

媒體發布河南麥田美景,并配文:河南春天的麥田有多治愈?大地上滿是綠色寫下的詩句。

這讓很多學生, 想起了當年河南鄭州的大學城被批浪費土地,怎能不心寒。

關心教育的學者,面對河南既存的教育窘境,給出了這樣的見解: 河南就是應該發展農業,因為其他地區的糧食供給,主要依靠的就是河南。

換言之, 河南地多,所以就該種地?明知河南的教育處于多麼尷尬的境遇,仍大肆宣揚農業發展,忽略教育需求,是在逼著高分的考生,都別再想著走出去了,乖乖留在河南種地嗎?

如果可以,誰不愿意走出去,誰不愿意考上一所985、211大學?河南的學生們,不是一定要離開這里,但凡本地再多幾所好大學,實現夢想也不至于非要背井離鄉。

無論是畢業的、沒考上的、還是尚未完成學業的, 河南的學生們,對這片土地的感情,都非比尋常。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歌頌苦難才是河南學子最痛心之所在

因為留在這樣一座省市,無論是高中沒畢業的學生,還是考出本地的學生, 都得在寒暑假得空的時候,幫家長一起干些農活。

所以對河南麥田的美,他們更有發言權:你想說它有多美,就不能只說它的美,美麗的背后,是河南學子落起來的大學聯考線,和那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學聯考大山。

是每年幾百萬考生坐在考場之上, 拼盡全力拿到高分,卻沒有學上、沒有書讀的難關。

是家長們日夜勞累的辛酸,是起早貪黑澆田的不易, 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是「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所以河南的學生,他們在痛心的,不止是自己無力改變的教育困境,也不止是對家長體力勞作的辛酸, 也不是「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而是這些雙手不沾泥的「羅綺者」,對河南人苦難的歌頌。古代圣賢都知道,粒粒皆辛苦。但到了現在,教育發達了,某些媒體卻還是「寫盡天下太平事,不肯俯首看人間」。

筆者看到河南的麥田,生機盎然, 看到的是河南的家長,一年忙到頭,盡力供養學生讀書的不易。

是明知道很難考出去,還甘愿拼盡全力的艱辛。 那一株株的小麥苗,迎風搖擺,象征著河南考生的命途多舛。

也許你我不能為河南的現狀做出什麼貢獻,但至少,別做那個說風涼話的人,別做那個冷漠到歌頌他人命運苦難的人。

寫在最后:

同樣的大學聯考政策,嚴禁移民放在其他省份,是理所當然, 放到河南就成了笑話,外省家長毫不掩飾地嘲弄:移去河南大學聯考?在講什麼冷笑話?犯的著嚴防嗎?倒搭錢都沒人去。

的確,很難大學聯考是公認的地獄級難度, 有能力的家長早就帶著學生逃離河南了,哪還有外地家長明知有坑,還硬往里跳的道理。

但河南的家長和學生,他們就身在這座坑里。這座坑什麼時候能填平,這些上百萬的考生,他們的努力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對等的收獲,才是時候能平心靜氣地夸贊一句:河南的麥田,真治愈。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