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說過: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儘量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錯誤就像地心具有吸引力,塵世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錯誤。同樣的,孔夫子也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犯錯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想要永不犯錯,那麼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孔子在成為聖人之前,也犯過很多錯誤,而且這些錯誤並不是小錯誤,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成為聖人。為什麼要說孔夫子也會犯錯,就是要告訴那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發現孩子犯了錯,一定要採取包容的態度,不要對孩子過多苛責。 有的家長,當孩子一犯錯誤之後就對孩子大喊大叫,這樣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最後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此惡性循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難管教。但是身為父母,要怎麼樣才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美國著名作家斯托夫人——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家和演講家。她也和大部分父母一樣有過同樣的困擾,但是她卻沒有採取極端的做法,相反地,她通過運用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將她的女兒培養成了一名出色的人才。
曾經她的女兒也產生過逆反心理,當時的斯托夫人也罵過孩子,沒想到孩子立馬還嘴,還跟她賭氣。斯托夫人立馬意識到這一教育方法不對,從此以後再也不逼迫孩子。她學會了跟孩子做朋友,在女兒彈琴時不再糾結于孩子是否彈錯了音,而是靜靜地坐在旁邊當女兒最忠實的聽眾。她的女兒從3歲起就會寫作,5歲開始向報社投稿刊登作品,10歲就能熟練運用13種不同語言。從此之後斯托夫人的教育理念被視為教育寶典。
該法則講究順應孩子的自然天性,不逼迫,不強求。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員,和世間萬物公用一套法則,就像鮮花孕育了四季,最終將在最溫暖的春天綻放。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 孩子生下來就有自己的天性,而教育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有句話說「三歲定終身」就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生下來就有自己的喜好和心性,而父母要做的就是通過教育修飾孩子的脾氣,通過後天改造賦予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價值觀。
斯托夫人沒有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逼迫孩子練琴,就是深知「 強扭的瓜不甜「這個道理。如果孩子熱愛藝術,一定會自覺主動地去學,大聲喊叫反而會磨滅孩子的興趣。她靜靜地坐下聽女兒演奏,琴聲一落,就送上最熱烈的掌聲。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信心,還能幫助孩子找到更多事物的樂趣。
自然法則不僅表現出了家長對孩子天性的尊重,更能夠激發孩子的潛能,使孩子在沒有拘束的情況下,將自身的優勢不斷放大。
在孩子犯錯時,適當的管教當然有必要,可是相對于立馬釋放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喊大叫,不如靜靜地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要怎麼規避錯誤,以及如何利用孩子的這個錯誤,反向激發孩子的潛能。因此,當孩子做錯事時別再大喊大叫,不如 試試斯托夫人的「自然法則「,輕鬆管好孩子。
1,教育孩子,就事論事,表達感受但不批判
很多父母會在表達感受的時候順帶批判孩子或者是老公,比如:「這道題都不會,怎麼這麼笨啊?跟你爸一副德行」
事實上當媽媽說出這樣的話,就是親自將親子溝通的的大門關上了,不管接下去你說的內容有多麼正確,孩子都聽不進去了,因為他還沉浸在你前面傷人的話當中。
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論事,孩子做過的題目還是做錯,你可以問清原因,孩子是怎麼理解的,你要銘記你的重點是教會孩子,而不是發脾氣。
2.孩子調皮搗蛋犯錯是正常的現象,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父母的基本修行
孩子負責大腦思維活動的前額葉皮層發育尚不完全,所以往往會被情緒直接掌控,這意味著當他們心煩意亂、情緒低落時,簡直無法思考。
不只是如此,孩子的其他能力都尚在發育當中,會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你有情緒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對觸發你情緒開關事物的看法,只有不斷精進反思,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教導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養育一個孩子,不僅要養,還要教,家長要 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導方法,讓他們茁壯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自然法則強調的是順應天性,是引導孩子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家長們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是在給自己上課,在瞭解了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理念之後家長就一定會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當被迫做某些事時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反抗。尤其是孩子還不夠成熟,當父母發火時他們很容易被這種負面情緒所傷害。
所以,請及時停止這種惡性循環,收起自己的脾氣,別輕易大喊大叫,要及時找到孩子隱藏的優勢進行反向刺激,順應孩子的天性,陪他們一起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