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給寶寶添加輔食,這4種做法要避開,以免影響發育,家長別中招
一般情況下,寶寶長到六個月左右,就需要添加輔食了,從所吃的食物中獲取營養,助力寶寶穩步發育。
給寶寶添加輔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如果家長做得不對,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還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所以家長注意了,給寶寶添加輔食,這4種做法要避開,以免影響發育,家長別中招!越早知道越好。
朋友小美的孩子如今五歲了,每天在幼兒園吃飯都特別困難,不僅次次是最后一名,還只吃湯泡飯,孩子看起來明顯比同齡人矮一些。
小美在家用了各種方法,軟硬兼施,孩子都改不了吃飯慢的習慣,吃菜的時候總是難以下咽。
有一次我去她家玩,發現孩子不管吃什麼飯,都很少咀嚼,比如吃面條,可以一邊往嘴喂一邊吞,即使嚼了也次數很少。遇到米飯時,就會主動倒湯,吃的時候還是很少咀嚼。
看到孩子這麼吃,我終于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慢和只吃湯泡飯的原因,多半是咀嚼能力太差,小的時候這種能力沒有得到鍛煉,長期以往就會這樣,發育也會跟不上。
快來看看以下幾種做法,要避開。
一、怕孩子不好嚼,總做些好吞咽的食物
比如米糊、米湯、軟面條、果汁、骨湯等,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嘴巴隨便動幾下就吞下去了,常吃這麼吃,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將來給寶寶吃稍微硬一點的食物時就會難以接受。
咀嚼能力差的話,很多食物嚼不爛,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看法,降低吃飯的興趣;咀嚼能力差的話,遇到較硬的食物時,吃飯的速度會很慢,時間久了,寶寶會逐漸習慣慢吞吞地吃飯;咀嚼能力差的話,食物沒有嚼爛就咽下去,會對腸胃帶來壓力。
所以說,添加輔食時一定要逐漸改變,比如寶寶六七個月的時候吃糊狀食物,到了八九個月的時候要吃末狀食物,等到了十個月后吃軟爛碎食食物,不斷適應后,給寶寶吃稍微硬一點的食物,循序漸進,寶寶的咀嚼能力就能得到鍛煉。
二、寶寶不吃菜,就頓頓吃湯泡飯
添加輔食沒有那麼簡單,有的寶寶很不配合,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家長就沒招了,見到寶寶不吃菜,怕餓著,就會給寶寶吃湯泡飯。
這種做法非常不好,嘗試過后,家長會習慣這麼做,寶寶會習慣這麼吃。而長期吃湯泡飯,會影響咀嚼能力的鍛煉,對寶寶沒好處。
因為吃湯泡飯的時候,寶寶會直接吞咽,就算嚼的話也是意思幾下,不會過多去咀嚼,那麼時間久了,寶寶的咀嚼能力變得很差,遇到干飯的時候吃起來很費勁。
另外經常吃湯泡飯,會引起營養不良,還會傷脾胃,所以家長不要這麼做,可以多看看寶寶食譜。
三、讓寶寶一直吃米粉,怕消化不良
米粉好吞咽、好消化,對于剛吃輔食的寶寶來說,它是不錯的輔食,但是一直給寶寶吃,從不吃別的食物的話,就不好了。
這麼做會影響到寶寶咀嚼能力的鍛煉,今后某一天吃米粉以外的食物時,寶寶很難接受,還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米粉只能作為過渡輔食,不能一直給寶寶吃。
四、寶寶一歲了就吃大人飯
有些家人認為寶寶一歲了就能吃大人飯了,于是再也不單獨給寶寶做飯,從此大人吃什麼寶寶吃什麼。
這麼做非常不好,對寶寶有傷害。剛過一歲的寶寶,能吃的食物還有限,并且咀嚼能力不是那麼好,那麼吃大人飯后,寶寶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況。
以上四種做法都不對,家長別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