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四大名著」刪除一本投票:家長和學生的意見相反,這本處境尷尬

「四大名著」刪除一本投票:家長和學生的意見相反,這本處境尷尬
2023/03/05
2023/03/05

課外讀物,是小學和國中階段,學校教育的主抓問題,因為一旦到了高中,學生就沒有多余的精力繼續閱讀, 大學聯考語文成績的分數,就取決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積累。

可并非所有家長,都能理解學校的這份良苦用心,甚至對此頗有抱怨:既覺得課外讀物耽誤了學生提高分數的時間, 又認為書目的選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剛上任的語文老師關注到了這一問題,于是舉辦了一次投票: 「四大名著刪除一本,你會選誰?」學生和家長各自為營,票選的結果也是各不相同。

「四大名著」刪除一本投票:家長和學生的意見相反,這本處境尷尬

先是學生的投票, 這些同學都是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和國中的分界點附近,因此相對來說更具備代表性。

而在這次最想刪除的投票中,令人意外的是, 沒有學生把票投給《西游記》,但實際上,多數同學都沒有完整的讀完整本書。

但他們卻從其他途徑,比如影視作品中接觸過這部名著,加上故事中的角色深受學生的喜愛, 因此很少有學生會對這部作品感到排斥。

而票數最多的作品,毫無疑問是《紅樓夢》,這部作品無論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表示:看不懂,沒意思。

雖然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文化造詣和藝術地位不容置疑,但時代其時代背景和故事內容, 確實很難引起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排名不相上下,但票數不多,幾乎沒有男同學給這兩部作品投票,只有少數女同學對故事不了解或者不感興趣。

反觀家長這邊的投票, 居于榜首的居然是《水滸傳》,這確實令老師意想不到,畢竟水滸傳也曾摘錄進教材,是作為課文供學生們學習過的。

而家長的態度也很堅定:別說讓學生看完整版的《水滸傳》了, 就算是課本中的內容,也希望最好能刪除替換。

原來在家長心中,《水滸傳》的角色性格過于復雜, 且很多劇情都有「血腥」、「少兒不宜」的傾向,如果給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看,很容易產生負面的影響。

家長對待名著的態度,映射了多數家庭矛盾爆發的原因

而位居第二位的,是《三國演義》,有家長提出:雖然這部作品,男同學很感興趣,但在中小學階段,不適宜給學生作為推薦書目閱讀。

原因很簡單,因為《三國演義》中的角色是存在的, 但很多劇情卻和真實的歷史有所出入,而學生還需要學習正規的歷史學科,如果學生分辨能力較差,很容易把學科知識和故事情節記混亂。

課外讀物如果能對學生的成長有所幫助的話,那家長自然支持; 但如果對成績有影響,那就有了本末倒置的嫌疑。

而排在第三名的,居然是《西游記》,家長給出的理由是:這些故事學生都了解了,再作為名著閱讀只會浪費時間,意義不大。

排名第四的是《紅樓夢》,其實紅樓夢中的很多情節,家長也認為不適宜給學生閱讀, 比如那一屋子丫鬟的彎彎繞繞,太容易教壞學生了。

但家長也心知肚明, 學生對這本名著是最不感興趣的,看都看不進去,家長自然不必擔心他們會受到影響。

家長和學生對此投票的意見出入較大,因為角度不同, 學生只在意自己是不是感興趣,而家長在意的是,學生是否會受到不好影響。

但站在老師角度來看,一本名著是否應該推薦給學生閱讀, 關鍵在于其教育意義。在投票結束后,老師對家長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投票,這次穩定結果把其中一本名著推向了很尷尬的地位。

寫在最后:

老師的問題是: 如果不要求學生閱讀四大名著,那麼家長 最不想刪除的一本名著是哪本?

而《三國演義》以高票勝出,顯然,在不考慮對學生影響的前提下,家長才會做出和自己喜好相關的抉擇。

這也映射了一個問題:多數家長和學生產生矛盾,原因和上述問題相似, 家長和學生也許有同樣的想法和喜好。

但由于家長站在了與學生不同的角度,從「為你好」的立場出發,掩飾自己喜好的同時,也扼殺了學生追求喜好的權利。

其實換位思考,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效果都不會太好, 與其不讓學生接觸,不如適當的引導,在試錯中的成長,才更加深刻。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