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相信這話,你就輸了

「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相信這話,你就輸了
2023/02/12
2023/02/12

大家好,我是紅紅~

看到遠房表嫂在群里發消息,說是產假結束,要找個帶孩子的阿姨。紅紅覺得奇怪,她媽媽帶自己的孫子,來不了情有可原。

可是,她婆婆不是去年就退休了嘛,而且她姑姐的倆孩子也都大了,按理說,誰家找阿姨都不可能是她。


問了知情人才知道,這個遠房表嫂的婆婆可不簡單:兒媳剛懷孕,她就天天念「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更絕的是,兒媳預產期前15天,她干脆收拾東西,直接跑到省城的女兒家去了,美其名曰:過一天少一天,要及時享受生活。

她這一去就是半年,眼看著表嫂就要回工作崗位了,也沒有半點回來的意思。


原本表嫂也想過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可是,她本身就是在編的兒科護士,醫院方面還有意提拔她做護士長,無論職位還是工資都會往上跨一個大台階,一旦辭職,這樣的機會以后都不可能再有。

而且,夫妻倆買房沒多久,每個月都有一萬多的房貸要還,她的工資收入是家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想到夫妻倆的工作單位離家不遠,下班時間和周末都能自己帶,公公也能幫忙做做飯,順便盯一盯家里,表嫂這才有了找阿姨這件事。

聽了這番緣由,大家討論開了,有人勸表嫂去請婆婆,畢竟,這年頭,虐童的可不少,只有自己人才靠譜;也有人說「強扭的瓜不甜,婆婆不樂意,還不如請個阿姨」……


實話說,作為一個男孩的媽媽,我覺得「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這句話,多少有點不近人情。而且,我身邊的同事朋友,除了極個別是出錢請阿姨(有家人盯著),其他的基本都是老人在幫忙帶娃。

那麼,「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是真的嗎?


「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

從法律上來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對孩子負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和責任,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帶娃一事上,確實是: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可是,老話說,法律不外乎人情,尤其是在咱們這個講究親情血脈,講究人情世故的國度。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生活不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是希望孩子一路順遂,不要再走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不要再吃自己曾經吃過的苦。


而且,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應的,生存的各項成本也在逐步提升,生養孩子更是如此。

為了生活和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很多年輕人放棄陪伴孩子,選擇出去工作賺錢。這樣一來,帶娃的工作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家里的老人身上。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父母還抱著,「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的想法,家庭穩定將不復存在,老一輩最希望的三代同堂、含飴弄孫的期盼也很難實現。


正是為了共同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希望家庭欣欣向榮,老一輩也都愿意放棄輕松自在的晚年生活,轉而幫忙扛起帶孩子的重擔。

說到底,還是因為大多數人的觀念里都覺得親情更重要,而且,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帶孩子方面的特殊性,確實不是保姆阿姨能替代的。


經濟基礎決定家庭地位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一個家庭里,其實也有經濟基礎決定家庭地位一說。

張桂梅老師拒絕全職媽媽捐贈資金一事,曾經吵得沸沸揚揚。其實,說到底,作為一個從底層走起來,并帶領更多貧苦女孩改變命運的人。

張老師只是想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女性,手心向上永遠比不上自己拼搏得來的可靠。畢竟,婚姻家庭中,除了精神方面的付出和對家人的照顧,經濟收入也是家庭地位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很多全職媽媽因為一心撲在家庭上,沒有自己的收入,不只被丈夫嫌棄、被婆家看不起,甚至在失婚時不但落得人財兩空,還連孩子的撫養權都爭取不到。

我有一個親戚,今年65歲了,她有兩個兒子,都在體制內工作。

大兒媳沒有穩定工作,婚后前3年基本只是打打零工,帶帶孩子,婆媳關系非常緊張,行走坐臥都被嫌棄,哪怕她承包了所有的家務,獨自帶大孩子,還是落得個失婚的下場。


二兒媳也是體制內人員,家務從不伸手,平時就是做做美容,逛逛街,生了孩子更是直接丟給二老。

別人都說這二兒媳不像話,親戚卻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下無,哪怕每天帶娃累得直不起腰也甘之如飴。連我們這些親戚都覺得老人家的心,都要偏到后背上了,可她渾然不覺。

說到底,就是應了那句話,「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一份收入,很多時候,不只是得到尊重的先決條件,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相信這話,你就輸了

如果你也認定「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把帶孩子這件事全部推給小兩口。那麼,帶來的后果,要麼是累垮一家,徒添負擔;要麼就是吵吵鬧鬧,家宅不寧;甚至鬧到失婚,暗淡收場。

畢竟,帶孩子這件事,天然的就是孩子媽媽付出的更多,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全職媽媽,而全職爸爸卻寥寥無幾。


我覺得,只要老人身體方面沒有問題,兒女也確實需要幫忙,那麼,老人也不用過分糾結情分、本分的事。畢竟,你幫的是自己的兒女,帶的也是自家孩子。

只要好好商量,辦法總比困難多,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能幫一點是一點。

都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困難只是暫時的,齊心協力,沒有過不去的坎。


當然, 年輕人也要有自己的態度

雖然說,中國人普遍看重親情。但是,這份看重并不意味著推卸責任、道德綁架。因為,帶孩子,說到底第一責任人還是父母,該盡的義務不容推脫。

如果遇到父母確實不肯幫忙,別忙著懟天懟地懟空氣,更多的應該是自我反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好好維系過和父母的感情;是否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是否關心過父母;是否承擔起家庭責任。


如果自己就是一個只想享受,不肯付出;只想索取,不肯給予;既不肯出錢,又不愿出力,還不肯低頭的杠精。

那麼,父母不肯幫忙帶娃,在情分和本分之間徘徊,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底,在帶孩子這件事上,不能只說義務,也不能光講親情,更需要相互體諒,相互理解,如果真的想讓父母幫忙帶娃,更重要的還是讓他們看到你的誠意,讓他們覺得:值得付出。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