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閨蜜總跟我抱怨,說她家孩子很害怕失敗,特別在意別人不好的評價。
我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情況。
有一段時間他突然迷上了打羽毛球,沒事就拉著我陪他,那時的他,連羽毛球怎麼拿都不懂,更別提發球、打球的技巧了。
可小家伙每次打球都必須要贏,只要輸了就垂頭喪氣怨聲不斷,還會將球拍往地上一扔大發脾氣,然后轉身就走。
次數多了,我就不愿意再陪他打球了,也終于明白為什麼沒有小朋友愿意陪他一起玩,原來就是這種爭強好勝、輸不起的性格。
雖然我也嘗試告訴他「輸贏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可不管我怎麼說,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只要是玩游戲,他要麼就強烈拒絕,要麼就必須要贏,否則就不斷吵鬧。
看到孩子這樣的情況,我真的很焦慮,這種輸不起的性格不僅會讓他不敢嘗試,變得膽小,也讓他失去很多朋友,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起到很惡劣的影響。
後來,在和其他寶媽偶然的聊天中,才發現有類似爭強好勝,輸不起現象的孩子,數量還真不少。
心理學研究:小時候有3大跡象,說明「輸不起」,長大難有大作為。
輸不起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征?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那些輸不起的孩子除了一定要贏之外,還有這樣3個特征:
第一,敏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我和兒子打羽毛球時,他總會四處觀看,只要發現有人靠近,或者別人在看他,他就會變得很緊張,有時甚至會停下打球的動作。
在整個打球的過程當中,對我夸他的話他永遠都記不住,但我偶爾的一句,「你這次球打得太用力了,角度也不對」卻讓他記憶猶新。
輸不起的孩子一般都特別敏感,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很在意別人的關注和點評,尤其是消極的看法,會讓他們記在心里很久,而那些別人對他的正向激勵,他卻壓根記不住。
第二,不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兒子的羽毛球已經打得很不錯了,我建議他去報名學校的羽毛球賽,可他卻很堅決地告訴我,「不行,我比不過他們,他們應該都比我做得好」。
總覺得周圍的人都很厲害,都比自己優秀;不夠自信、甚至有些自卑,也是輸不起孩子的另一個特征。
第三,膽小,不敢嘗試。
因為內心的不自信,他們很難逃離自己的舒適區去適應新環境,習慣用逃避來解決問題,不斷拖延,不是火燒眉毛或者到最后一刻,絕不會動手開干。
由此可見,過分在意結果,輸不起的孩子不僅只是想贏,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敏感,不自信,習慣逃避,對孩子心理成長和性格塑造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輸不起」現象?
沒有孩子天生就輸不起,歸根結底是因為逆商太低,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1站,也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大因素,孩子的性格更大程度上來源于家長的教育。
1、長時間不被肯定。
「你怎麼這麼蠢呢?」「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你以后還能做什麼?」
這些很多父母在氣頭上口不擇言貶低孩子的話,可能父母說過就忘了,但孩子會記在心里,會覺得自己真的很蠢很笨,什麼都做不好,一無是處。
2、習慣被比較。
「你看看你們班的誰誰誰,人家成績多好又乖,哪像你學習成績這麼差!」
「這麼簡單你都不會,連***都不如!」
很多父母都習慣拿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別家孩子的優點做比較,覺得自己孩子永遠不如別人家孩子。
試問,父母心中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好,那被比較的孩子呢?
他會覺得自己是最差的那一個,永遠都比不上別人,沒有任何的優點,努力也沒有用。
3、父母溺愛、習慣包辦。
很多父母習慣一手包辦孩子身邊所有的事情,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好,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失去接觸更多新鮮事物,沒有鍛煉自己的機會。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溫室里的花朵,不僅缺乏生活技能,內心也變得脆弱,經不起一點風浪。
4、沒有被制定規則。
我們常常會聽到「家規」二字,可很多家庭卻特別隨意:
孩子不想做家務?好吧,你還小,我來做;
孩子想看電視不睡覺,行吧,那再看會兒;
孩子今天很累,不想寫作業,也行,待會再說......
學齡期孩子思想并不成熟,并不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如果家長沒有制定規則,孩子就容易變得散漫,無法自律,懶惰,面對困境時,也就缺乏相應的堅持和毅力,最終以失敗告終。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改進?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有勇氣,積極地面對挑戰,可以嘗試這3個方法。
1、多鼓勵,少比較。
請家長先學會閉緊嘴巴,別總是貶低自己的孩子。
也許父母比較孩子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努力,但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難以看到自己的優點,所以家長要多肯定孩子的優點,多鼓勵他,激發他的斗志,讓他更有勇氣去挑戰新的高度。
2、幫助孩子肯定自己。
有時候孩子不敢面對失敗,是因為他內心正能量不夠,不夠自信、堅強和勇敢,所以父母可以嘗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找閃光點,不斷地鼓勵他。
比如:
「今天鬧鐘一響,你就自覺起床了,真棒!」
「這次作業看著好多,可你卻放棄了看電視,把作業做完了,非常自律,給你點贊!」
不斷地鼓勵他,不僅能幫孩子找回自信,更能讓他內心變得充盈,更有動力。
3、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
我給我家孩子買過一套 兒童逆商培養繪本,十分適合2-6歲孩子閱讀,我家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說是從這套繪本開始的。
這是一套家庭逆商教育輔助讀物,這套書借助于一個個生活場景,把孩子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折、困難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涉及到學習態度、挫折教育、情緒管理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提升抗挫折能力。
這套書共十冊,分別是以下內容:
《不是第一沒關系》:幫助孩子學會努力,收獲勇氣和信心;
《大聲說「不」沒關系》:教孩子勇于表達,學會拒絕;
《失敗了沒關系》: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和壓力;
《嫉妒沒關系》:讓孩子明白自己情緒的由來,化嫉妒為動力;
《受批評沒關系》:讓孩子直面錯誤,學會虛心;
《生氣沒關系》:讓孩子學會情緒調節,懂得控制自己;
《害怕沒關系》:讓孩子學會勇敢和堅強;
《犯錯沒關系》: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化錯誤為動力;
《哭出來沒關系》:讓孩子學會宣泄情緒,樂觀看待一切;
《一個人沒關系》:讓孩子學會獨處,體驗成就感。
通過十大逆商培養故事,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學會情緒管理、擁有直面挫折的勇氣。
家有2-6歲孩子,正是培養抗挫折能力的好時機,強烈建議給孩子備一套,鏈接放在這里,點擊即可購買!
作者:等風來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