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父親像大山一樣偉岸,母親就像大海一樣廣闊,山給人依靠,海撫慰人心。
如果說父親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燈,母親就是冬日里的一把火,燈照亮方向,火帶來溫暖。
父親是天,高瞻遠矚,決定著家庭的高度。
母親是地,溫柔包容,決定著家庭的溫度。
爸爸的高情商,媽媽的好情緒,便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媽媽的好情緒,
決定一個家庭的溫度
心理學博士洪蘭說: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
母親的情緒,往往是一個家庭是否和諧的晴雨表。
媽媽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進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媽媽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郁悶、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學業止步的導火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有教育家說,一個慈母勝過一打特技教師。
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會帶給孩子 樂觀、 積極、 陽光的心態,養出的孩子會內心強大而自信勇敢。
在知乎上,有一個提問:那些父母脾氣暴躁的孩子長大后都怎麼樣了?
其中有一個高贊的回答,這樣寫道:
長大了的孩子成了脾氣暴躁的父母。
不能平靜地面對他人和自己,不能感知幸福和細膩的感情,無法接受他人合理訴求和建議;
擅長臟字訣,永遠被情緒左右,自私,任性,一事無成,過不好一生。
父母就像是一面鏡子,情緒的好壞將直接刻在孩子身上,變成孩子長大后的樣子。
一個優秀家庭的背后,往往站著一個好情緒的母親。
媽媽要學會穩住自己的情緒,管住自己的嘴,三點建議如下。
1、淡定,不亂發脾氣。
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不僅收不回來,還會留下痕跡。
你所說的話,代表了你的思想和形象。
不當的言辭就像槍林彈雨,句句傷人,而溫暖的話則讓人如沐春風。
對待孩子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亂發脾氣,是媽媽的基本修養之一。
心理專家說:長期面對父母暴躁的脾氣,孩子就會變得脆弱敏感、自卑自閉,甚至引發心理抑郁。
每個人終其一生也難以擺脫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不管過去多少年,你的身上總能見到原生家庭留下的印跡。
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深呼三口氣,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平和而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意愿,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比大發雷霆效果好得多。
2、理智,不亂批評。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然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
例如這些話,你是否也曾經這樣批評過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啊!」
「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后,需要的不是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
孩子,是慢養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和理解。
3、鼓勵,多表揚孩子。
做父母,要善于發現并聚焦孩子的閃光點和優點,并及時給予肯定、賞識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希望、渴望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而贊賞和鼓勵,正是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
贊賞和鼓勵,是沐浴孩子成長的雨露陽光。
爸爸媽媽一句表揚的話,就能讓他們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夸贊,都是恰如其分。
如何表揚孩子呢?
媽媽的情緒,
藏在爸爸的高情商中
孩子的快樂,主要取決于媽媽,而媽媽的好情緒則取決于爸爸。
一個高情商的爸爸,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運。
一個高情商的爸爸,不但能改變妻子的脾氣,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情商和性格。
記得女兒4歲的時候,有一次坐在板凳上吃飯,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碗打碎了。
我皺起眉頭,隨口說了一句:怎麼那麼不小心呀!
盡管我并沒有責怪她的意思,但孩子卻因為摔碎了東西,淚眼汪汪地,快要哭出來了。
這時候爸爸站在旁邊來了一句:「 還好沒把我閨女的屁股打碎。」
極力忍著要大哭一場的女兒,因為爸爸的一句冷幽默,咯咯笑了起來。
父親的含義是影響。
一個情緒穩定的爸爸,換來了脾氣溫和的媽媽,得到了一個同樣平和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影響并決定著孩子情商的發展。
情商教育中,有一個關鍵部分就是幫助孩子認識情緒,進而學會表達、管理情緒。
孩子能夠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好習慣,不僅利于其心理健康的養成,更能提升其情商。
教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個父母不斷完善和修煉自我的過程。
生活中,如果你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生氣的話隨口而出,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煩躁、憤怒。
威廉·貝納德在《哈佛家訓》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認為家人不會介意你的傷害,傷害就像在籬笆上釘釘子一樣,即便把釘子拔出了,還是會留下痕跡的。」
真正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有話好好說,不僅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能及時引導孩子處理好情緒。
夫妻恩愛和睦,
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奧地利心理學家,曾對398名罪犯的父親進行調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親酗酒,120名罪犯的父親賭博、性放縱、不誠實......
而多數的家庭都有一個相似點: 家庭關系不融洽。
研究者發現,來自這些家庭的罪犯,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為易沖動,有較多的過失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缺少自我控制。
很多家庭在孩子出生之后,重心都開始向孩子偏移。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夫妻關系才是家庭關系的定海神針。
深以為然,父母相愛,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
美國文學家德萊塞曾說: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
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真的是如此。
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