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991字,閱讀約4分鐘)
考試成績一下來,不少家長就開始變得焦慮了......
孩子的分數、重復題錯的頻率、班級年級排名等等,一旦有下滑的趨勢,家長們的心里便沒有了安全感。
如今80后90后當上了父母,自己也從曾經的毛小子變成了有經驗的過來人,于是,年輕的父母往往會更加的重視孩子的教育以及成長的問題。
★班級群一封「放棄信」火了
一位家長,在班級群發了一大段文字,是寫給孩子班里老師的一封信,當家長以及網友們讀完之后,不禁深有感觸。
這位家長表示, 自己的孩子成績并不理想,也因為學習壓力大而出現了一些厭學、焦慮等心理問題,如果再這樣下去,身體會出現問題的。
于是,他接受了孩子的平庸,自愿放棄做棟梁,在感謝老師辛苦付出的同時,也建議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少布置一些作業、不灌輸心靈雞湯,以便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追求自己的快樂和興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寫題的機器。
一時間,這位家長的觀點引起了熱議:
「誰不想考第一?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好,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 實在沒辦法做到,就不要強迫孩子了。試問,我們自己小時候有孩子現在優秀嗎?」
「我就是高中畢業,我不奢望孩子能考上大學,但我對孩子的要求是, 自己努力做好每一天,珍惜自己學習的時光,在成年之后回首過往,不后悔就可以了。」
「 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比成績更重要,我朋友家的孩子厭學了,天天把自己關到屋里關著燈不出來,他們一家子可愁壞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總是在不斷地探索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 有一些家長呢,開始倡導讓孩子平庸快樂,不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會希望讓孩子快樂地成長,給他們玩耍娛樂的時間多一些;
還有一些家長,會更傾向于給孩子施加壓力,以期望他們能夠取得更多的成就。
但是在不斷給孩子施壓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不再愛笑、不再自信、不再愿意與父母傾訴聊天了。
這也讓家長們感到十分的困惑和委屈,明明自己為了孩子好,想讓他們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去更好的學習,但孩子卻像不領情一樣,總是「愁眉苦臉」「悶悶不樂」的樣子。
然而,給孩子太多壓力的弊端,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特別是在面對高強度的學習、考試和競爭時,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不高的話,內心很容易崩塌。
過多的壓力也會導致孩子出現焦慮、抑郁等等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地疏導和溝通, 這些負面的情緒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以及未來的生活。
►壓抑孩子的興趣愛好:
過多的學習壓力,也可能導致孩子沒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將使孩子失去很多嘗試新事物的機會,以及對生活缺乏十分的熱情。
孩子每天在做自己不太喜歡或者不太擅長的事情,而無法去做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事情,這也會讓孩子感到生活的無趣,對未來失去信心。
►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成績反而忽略了 他們的熱愛。
那麼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只有在取得好成績時,才能得到家長的贊揚和認可,在自己能力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孩子便會有種自卑感,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價值只與成績相關,自己沒有話語權和選擇熱愛的權利,從而也會一點點地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倡導讓孩子平庸快樂地成長呢?
調整了對教育的認識: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教育應該是一個全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追求高分數的結果。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無法取得很高的成績,那麼倒不如放平心態,讓他們全方面發展,去做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更快樂的做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的事情,一旦有耐心鉆研進去,未來也會有所成績的。
所以,很多家長往往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并且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將其成為事業,更加全面的發展。
轉移了對孩子未來的期望:
過去,很多家長會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考入重點學校并且有更好的前途。
然而,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的卻是孩子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如果心理出現了問題、身體熬出了問題,那麼考的分數再高,也沒有什麼意義。
孩子未來的路有很多條,如果沒有實力走學習這條路, 那麼也可以將孩子的喜好開發出來,將他們的潛力一點一點挖掘出來,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出一定的貢獻并且更快樂的生活。
辣媽語錄:
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并不是不關注孩子的學習、讓他們隨意的玩耍。
而是很多家長更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健康的、有幸福感的、在想到明天到來的時候會微笑的人。不是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面對一大摞試卷、一句句心靈雞湯而變得越來越憂愁的人。
接受孩子的平庸,讓他們過上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也許他們未來的工作很辛苦、掙得不多,但是他們的內心可以陽光、積極向上、有奮斗的目標,這就是生活需要的態度。
誰都想成為第一,但每個孩子的能力著實有限,無法成龍成鳳,那麼就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吧。
家長們,你對孩子的要求是什麼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