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15曝光兒童手表問題多,聊天軟件隱藏成年人,家長擔心娃染網癮

315曝光兒童手表問題多,聊天軟件隱藏成年人,家長擔心娃染網癮
2023/03/16
2023/03/16

你們給孩子買電話手表了嗎?反正我是跟風買了。

出去玩,優米的小伙伴基本人手一個。熊娃嚷嚷著也要,老母親想著孩子可以打視訊,還能順便定位,出門玩也放心,于是毫不猶豫就買了。然而看了315晚會才驚覺,這件事可能做錯了。

315曝光了兒童手表中的隱藏危機:現在大部分兒童手表 除了學習軟件、定位功能外,還包括了社交軟件、支付、短視訊軟件以及游戲等功能

我們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刷手機,一個小小的電話手表就能讓這一切破功。

一位媽媽接受采訪時說:孩子平時來公園,就會和小伙伴加微信,一回家就聊上了,有點擔心她沉迷手表。而且 萬一再社交軟件中搖到一些成年人,說一些不好的、不該說的,就很擔憂

這位媽媽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有家長表示曾在女兒的兒童手表中發現過陌生成年人。除此以外,電話手表的游戲功能也是非常讓家長頭疼的。

有部分電話手表隨意支持下載各類游戲,再加上孩子們自控力有限,就很容易讓孩子染上網癮。

小區里的樂樂,就因沉迷于用電話手表聊天,導致學習成績一路下滑,最終電話手表被沒收。所以家里有電話手表的家長,一定要警惕孩子染上網癮行為。

如何判斷孩子出現網癮行為?

在目前互聯網極度發達的現在,完全杜絕孩子上網并不現實。身邊大部分孩子都喜歡上網,若我們直接切斷孩子與網絡的鏈接,又擔心他與同齡人沒有共同話題。

所以及時發現孩子是否沉迷網絡,就是家長一項極為重要的事。那我們 要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網絡成癮呢?

首先,網絡成癮的孩子有強烈的依戀性。網絡成癮會讓孩子們把上網變成一種心理需求,具有強烈的依賴性,表現在 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沖動,只要有時間就想去上網。他們會長時間使用網絡,一天甚至超過4~6小時都在網上。

其次,網絡成癮也會讓孩子們的心理發生變化。當無法上網時,他們會有強烈的不安情緒,行為也會變得暴躁。比如在 斷網后感到無聊,煩躁,無助,不安,或者出現摔東西、吵架、打人等沖動行為

最后,長期沉迷網絡的孩子,認知能力減弱,他們對其他事物絲毫提不起興趣,在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跑毛等現象。

若孩子出現上述三條中的兩條,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網絡成癮的原理及危害

網絡成癮的危害到底有多嚴重?一個實驗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研究人員找了一群剛出生的小貓,把它們分成兩組,關在了不同的籠子里。籠子周圍很大,一組畫著橫條紋、一組畫著豎條紋。實驗室要保證,小貓在籠子里只能看到貫穿于其中的某一種條紋。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小貓回到現實生活中完全失去了貓的特有天性,比如讓它們走路,這批小貓會撞到桌子腿;而且它們的眼睛看不到任何立體的東西;即使拋過去一個小毛球,也會無動于衷的讓小球在身邊彈過,沒有任何感覺。

要知道喜歡撲小毛球,可是貓的天性,于是研究人員得出結論: 大腦經過長時間的平面訓練后,就會像腌黃瓜一樣,很難再恢復成新鮮黃瓜的樣子。

現實生活中的網絡游戲、視訊、搞笑段子也會有這樣的作用,他們 將孩子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在一塊小小的屏幕上,讓孩子對周圍空間失去了感知能力。

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

首先,孩子們開始習慣于「強迫社交」。所謂強迫社交,就是別人都在玩游戲,你不玩就和其他小朋友沒有共同語言。

其次,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忽略線下,即便同學聚會在一起,也是每人一個手機自己在線上玩兒。

除此以外,導致孩子過于早熟,網絡上只屬于成年人的一些信息,過早的流入到了學生群體中。孩子們又處在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會容易好奇的階段,再加上孩子們的自制力還沒有完全成熟,導致他們很容易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

如何讓孩子戒斷網癮?

首先,給孩子一個停止信號。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停止信號,這個 信號就像「扳機」一樣,雙方要規定:只要信號一出現,孩子就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了。

比如我和優米商討的「扳機」是,每次當她看20分鐘電視時,大人就會敲兩下桌子,聽到響動孩子就會意識到該關電視了。

當然一般來說孩子不會立刻關上,但這個「扳機」會讓孩子意識到該停止了, 給大腦一個剎車信號,多鍛煉幾次就會有意識將「關電視」和「敲桌子」聯系起來。

需要說明的是,剛開始效果可能一般,但隨著這個「扳機」出現次數加多,慢慢的孩子就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其次,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

心理學研究發現,成癮行為的背后是痛苦。當人處于壓力或痛苦中時,更容易對某種行為上癮。

研究者認為青春期是孩子們成癮行為的高發期,因為這段時間不僅學業負擔較重,而且孩子們處在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的矛盾中,各方面壓力都較大,所以更容易染上煙癮,酒癮以及網癮。

最好的方法就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有個實驗: 把一群小孩集中到了一個島上,測試了他們的人際交往水平,剛開始時每個人成績都不怎麼好,且經常沉迷于手機。

隨后,研究人員把所有人的手機全部沒收。四天的時間在這個島上野營,野外生存,然后搭賬篷,干各種各樣的游戲,跟自然親近的游戲。

4天后,再重新做整套的考卷,所有人的成績得到了大幅地提升,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有了明顯下降。

所以研究人員建議, 要讓孩子通過與自然的交流,體驗現實世界,降低對手機的依賴。

最后,設定屏幕使用時間

《欲罷不能》一書中曾提到: 3歲之前的孩子,盡量不要接觸屏幕。

3歲之后一定要限定屏幕使用時長。用時要讓孩子經常把看到東西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比如,聽了一本書之后,你讓他想這本書在生活中怎麼用,看到了屏幕上的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在生活中找一找有沒有。

這中方式,會把孩子從被動的網癮狀態解救出來。

最后想說,現在不僅要防手機、電視,又殺出來一個電話手表,父母不懂點「成癮」心理學還真可能搞不定熊孩子。

今日話題:電話手表你家用了嗎?對孩子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