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當千萬考生帶著病痛強撐著走進考場時,外界是這樣評價的: 加油!你們是最棒的!堅持到考完最后一科,你們就勝利了。
那時有考研機構推測:23考研黨是最不容易的,但同時也是上岸希望最大的。所有人都在把希望寄托于,學生發揮不佳,分數線整體下降。
但事實是,今年的高分考生顯著增加,且每一科都有突破極限的意味。而筆試分數高并不算好事,高分落榜的學子不計其數。因為決定學生考研命運的,并非只有筆試,復試環節才是真正的「臨門一腳」。
高興的是筆試成績400分左右,悲傷的是專業排名100開外,這意味著就算院校再怎麼擴招,也絕不會擴到自己頭上。
但排名在復試的范圍內就值得慶賀了嗎?985院校中山大學,筆試前三名全部被淘汰,20分鐘的面試環節,考生的命運被改變,一年多的努力也付之東流。
雖然可惜,但這些學生好歹還有機會站到復試的考場內,比院校肆意控制面試分數更令人絕望的,是讓考生明明排名滿足條件,卻沒有機會參加復試。
這就是考研復試的新型套路。考研是否有機會進復試,最終還需要目標院校的具體通知,為了資源和名額不被浪費,學校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確認復試通知。
這本身合情合理, 但你見過凌晨三點發送復試通知,然后要求學生在第二天早上八點之前回復的嗎?
如果學生沒回復,就默認學生放棄了復試機會,這個時間,知道的是在通知學生復試,不知道的還以為篩選夜貓子呢。
有學生停同病相憐:早起的學生好歹還有機會,7:59學校發布通知,要求8:00回復,那才是真的一點機會都不給。
一分鐘的時間給你確定,別說學生不能24小時時時刻刻都盯著手機消息,就算網絡卡一點,都有可能就此失去來之不易的復試機會。
不過也有學生認為:這種情況明顯是給人騰位置呢,就算僥幸進入了復試,面試的成績也好不到哪去,被刷掉只是早晚的事。
有不少考生紛紛曬出了自己接到過的復試通知:有22:58發通知,要求學生23:00確定的;有大半夜發通知,要求學生兩個小時以內確定的。
學生對此深感無奈:要麼干脆給我在研招網買套房子吧,或者我直接住在手機里!學校這種行為,明顯是在搞小動作,想惡意拒絕部分學生參加復試。
原因有多種,比如今年的高分考生數量較多,學校有挑選的余地,就會對成績之外的因素多做考慮,比如相比筆試高分,但出身二本的學生,學校更想要排名墊底、甚至在復試范圍外,但本科是某985院校的學生。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學校想保護本校學生的第一志愿,所以毫不留情地選擇犧牲其他院校的學生。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學校想控制實際招錄名額,譬如計劃招生12人,如果學校通過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讓實際招生名額控制在6人,那剩下的6個名額,就可以留作撿漏更好院校的落榜生。
許多211大學都有這樣的「傳統」,控制第一志愿的錄取名額, 留幾個名額,去撿那些落榜985的更高分考生。
211大學這樣做,雖然不厚道,但也可以理解,不過985大學也如此,就大可不必了,是非要爭著搶著去要清華北大的落榜生嗎?
以當下的考研分數來看,凡是能考上重點大學的考生,能力和成績都不會有天差地別的出入,那十幾分的差距,有天賦也有運氣的加持。
寫在最后:
但無論如何,所有考生都是為了夢想院校拼盡全力地在努力,作為被學生信賴和喜愛著的高校,如果頻繁地搞一些「騷操作」, 就為了多撿幾個更好的學生,那實在是令學生寒心。
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女兒的考研經歷,報考華中農大,提前一周通知復試,不僅學校為學生著想,老師也會耐心為學生解答疑惑。
筆試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力不足的非常罕見,若頻繁在復試上跌跟頭,只能說明學校有貓膩,與其被質疑是高分低能的「考霸」,不如換一所學校奮斗,至少也要選擇一所,尊重學生也尊重努力的高校。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