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留言問我:寫記敘文需要詞藻華麗嗎?
很多人都覺得華麗的詞藻是散文的「專用」,其實寫記敘文的時候也可以詞藻華麗,但是一定要恰到好處的詞藻華麗,不能不合時宜的詞藻華麗,記敘文講究的是情感真摯,不能用華麗的詞藻強行抒情,這樣的文章給人的感覺是很尷尬,空洞,沒有靈魂,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記敘文:
《冰糖葫蘆》
這篇《冰糖葫蘆》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寫的是賣糖葫蘆的老北京,冰糖葫蘆為整篇文章的線索,與主人公相纏繞,密不可分,首段寫作者寫小時候就喜歡買糖葫蘆,喜歡聽賣糖葫蘆的吆喝聲音,第二段寫賣糖葫蘆的是個老北京,他們一家人都是賣糖葫蘆的,后面寫「我」跟「老北京」混熟了以后會跟著他一起扯著嗓子喊,他也會給「我」一串糖葫蘆作為報酬,同時用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動作描寫等刻畫了「老北京」的形象,後來我再見到他時,他給了「我」一串糖葫蘆,讓「我」像當年一樣吆喝,但我怎麼都張不開嘴,因為我長大了,「老北京」便一個人吆喝著離開了。
文章采用了多種描寫方式描寫出了「老北京」的形象,同時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刻畫他的形象,刻畫出了一個善良樸實的「老北京」形象,也寫出了「我」對年幼時的懷念,通篇來看,文章結構完整,最后一段上升高度,將老北京味道與世界聯系起來,總結全文,深刻了文章的立意,文章語言質樸卻感情真摯,看完以后足以打動人心,有網友看到這篇文章后表示:京味兒就是這樣的感覺。
《留在心底的聲音》
這篇《留在心底的聲音》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寫的是媽媽,媽媽的腳步聲是本文的線索,貫穿全文,首段就提到了媽媽的腳步聲,小時候我怕這種聲音,長大了這種聲音讓我感到溫暖,我睡覺的時候,媽媽的腳步聲是輕輕的,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的腳步聲是急促的,如今媽媽的腳步聲已經不像年少時期那樣輕盈,開始變得遲緩,但是不論媽媽的腳步聲如何變化,母愛都是不變的,尾段總結全文,揭示文章主旨、與首段相呼應,上升高度,寫出了作者對母親的祝福。
文章采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刻畫出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通篇來看,文章語言質樸卻又自然,抒情真摯,引人深思,是一篇很不錯的記敘文。
記敘文該怎麼寫?
看了這兩篇文章我們就知道記敘文應該怎麼寫了,寫人的時候就要著重刻畫人物形象,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呢?
第一點是進行人物的在外在描寫,任何一個人物都要通過多次的形象描寫才能塑造出飽滿的人物形象。
第二點要進行人物的動作,行為活動描寫,行為活動可以讓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可以將動作描寫放在一個實例中寫作,更加加深人物形象。
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刻畫人物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寫記事的記敘文,應該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個時候就要求大家寫作的時候要詳略得當,著重寫重要的部分,不能每一部分都當作重點,要做到「點面結合」,「點」要詳寫,面要「略」寫。
寫記敘文的時候詞藻不用太華麗,但文筆好也可以詞藻華麗,恰到好處的詞藻也是非常加分的,但是要注意一點,抒情的時候不能用華麗的詞藻硬抒情,一定要抒情自然,很多同學寫記敘文抒情的時候都會加入很多華麗的詞藻導致這部分抒情看起來非常尷尬,這樣的寫作方法是不建議的,抒情一定要真摯,講究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對于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