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感嘆:教育孩子太難了
家里那個不省心的娃,要麼叛逆得讓人抓狂,要麼軟弱得讓人擔心
在沒有掌握育兒技巧之前,我也陷入這樣的迷茫焦慮,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是一位糟糕的媽媽,也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但自從掌握育兒技巧懂得使用一些「小手段」后,我發現養育孩子并沒有所認為的那麼步履維艱
這不
兩個女兒每天爭著幫我擠牙膏的習慣,截至目前已經維持半年時間了
這是因為我「套路」女兒說:「等你們能幫我洗碗、掃地、擠牙膏,那我就輕松、幸福了」
那天過后,她們會幫忙擦桌子、掃地,還會幫我擠好牙膏、放好洗腳水
并且,每天晚上洗漱時還會被兩個女兒喊著說:「媽媽,快來泡腳呀,我們都在等你呢」
看吧,優秀也是可以被「套路」出來的
不過,這里的「套路」可不是褒義詞哦
它是一種能讓孩子獨立去做、認真去做、積極去做,并且能影響孩子優秀成長的一種引導規劃
01
用「撒嬌」套路出暖心娃
一個下雨天,有位媽媽 匆匆忙忙地拿著雨傘去接上幼兒園的女兒
從老師手里接過孩子后,她并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抱起孩子,也沒有 小心翼翼地幫孩子撐好雨傘
只見,媽媽 撒嬌式地說:「寶貝,媽媽的手好酸呀」
小家伙也 秒懂式地接過雨傘,然后幫媽媽撐起了一片天
比較明顯的身高比例差,讓這對母女成為幼兒園路上比較明顯的一道 風景線
媽媽為了減輕女兒撐傘的負擔,她還特意 低著頭、傾斜著身子
當時我就覺得:這位女孩兒也太暖心了吧
上前和媽媽交談時才知道,原來暖心娃都是用「撒嬌」套路出來的
她還說::「如果你想要做孩子的大傘,那孩子只能是傘下的小雞,但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長一座高山,那就要甘心做一株平凡的小草,依賴他,孩子才能不知不覺變好」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而我們跟孩子撒嬌呢,也只是換一種比較 溫和的教育方式,去讓孩子成長得更獨立擔當、讓親子關系變得更暖心有愛一些
正如,家長后退一步、孩子前進一步,我們需要的也是成為孩子前進的助推和影響力
如何用「撒嬌」套路出暖心的娃?試試這些撒嬌話:
√「寶貝,我就喜歡你陪在我身邊,暖暖的、太有安全感了」
√「瞅瞅,這個家要是沒你可怎麼辦呀」
√「哇塞,這個積木是怎麼搭成的,快教教我唄」
√「可以申請你做我的小鬧鐘嗎,每天喊我起床哦」
√「快上床睡覺啦,沒有你陪著我會睡不著的啦」
02
用「英雄」套路出主角感
女兒小時候特別怕黑,每天都 緊緊地捂著被子睡覺,即便是捂出一身汗也絲毫不敢動一下
為了這個件事我曾試過了很多辦法,睡前講故事、房間放小夜燈,甚至還經常帶著她走夜路來抵抗恐懼
可惜的是這些辦法無一有效,女兒該捂著被子睡、還是捂著被子睡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小女孩心中也有一個 「英雄夢」,她特別喜歡別人稱贊她的 了不起行為
語文課上,老師夸她寫出的字越來越有英雄氣概了,女兒回家熬夜練字打卡
放學路上,同學夸她書包那麼重還每天背著一大杯水,女兒每天都自己倒水背著
再到怕黑這件事情上,我也用讓孩子成為「英雄」套路出主角感
某個晚上,我故意做一個「沒用」的媽媽,嘗試好幾遍都沒有關上燈后
女兒看不下去地出頭說「我來」,然后燈隨著女兒的操作瞬間被關上了
我驚喜地說了句「哇,我的小英雄太厲害了」
那天晚上女兒沒有捂著被子睡,後來還慢慢適應獨自入睡
當然,聰明的女兒怎會不知道「關不上燈」是 故意為之呢,她只不過是很喜歡這種 出人頭地的英雄氣概罷了
如何用「英雄」套路出主角光環的娃?記得這樣去做
√「寶貝,這個東西怎麼回事,快來教教我」
√「糟糕,我遇到了困難,哪個英雄來幫幫我呀」
√「太棒了,這件事處理得也太好了吧,我要跟著好好學習」
√「哇塞,哪個英雄偷偷幫我擠好牙膏了,可真是我的小英雄」
√「嗨,我的小英雄,記得明天早上喊我起床哦」
03
用「示弱」套路出自信心
有一個三歲多的小男孩
他被擦傷后不哭不鬧,回家后自己消毒止血,還安慰媽媽說:
「沒事的,忍一忍就好了」「別擔心,我下次一定會注意的」「不用吹吹,一會干了就不疼」
這不就是妥妥的 小暖男嘛,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能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呢
說出來可能很多家長還不相信,因為在男孩的眼里:「媽媽太脆弱了,我要保護她」
一個周末,媽媽帶著男孩坐車去商場買東西
奈何男孩的貪玩心太強了,在 人來人往的商場里也很容易就走丟
為了 防患于未然媽媽直接示弱起來,她緊緊地拉住兒子的手,有些害怕地說:「寶貝,你不要走那麼快嘛,要是媽媽走丟了怎麼辦,我會好害怕的」
說罷,還不忘 戲精上身地擠出兩滴眼淚
果然,優秀、堅強、還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會示弱的家長,他們懂得用 「被存在感」去激發孩子的責任與存在價值
如何用「示弱」套路出孩子的自信心?有些事要學會淡定
√孩子不關電視時,提醒他:「寶貝,知道遙控器上哪去了嗎?媽媽真是老糊涂了,你記得還有多少時間做xx事嗎」
√孩子依賴性太強時,一起做家務:「我們一起去收拾陽台吧,你掃地、我拖地,你澆花、我剪葉,怎麼樣」
√孩子不愛吃青菜時,融入體驗感:「媽媽現在需要你的幫助,你來把這些青菜洗干凈,我們一起做成你喜歡的樣式和口味吧」
√孩子不愿意思考時,邀請他:「這本書講得真有意思,就是這一段有點不太理解,你能給我講講嗎」
04
用「比賽「套路出挑戰欲
我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
她是屬于典型的 大包大攬性格,只要是孩子的事情都特別上心,還安排得 事無巨細
一直以來,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她也從來不覺得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
直到一次生病時,兒子連一杯喝藥的水都懶得不肯倒時,朋友才開始反省
她覺得,自己教育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個連獨立都沒有的孩子還有什麼努力的借口呢
從那以后,朋友就借助各種方法來鍛煉孩子的 獨立意識
經歷過打雜跑腿、家務歷練,也經歷過上綱上線、批評打罵,最后還是通過一個小技巧「套路」出孩子的挑戰欲
一次午飯過后,媽媽讓兒子幫忙收拾一下碗筷,孩子特別不服氣地說:「憑什麼讓我一個人收拾」
這句話懟后,媽媽借此機會延伸出一場吃飯比賽:「這頓飯先剪刀石頭布,輸的那個人去刷碗,而以后的每一頓飯呢,先吃完飯的不管,后吃完飯的刷碗」
這番 公平公正的PK比賽全家無異,孩子也自然說不出話,贏了后就 樂滋滋地跑去做自己的事情,輸了后就 愿賭服輸地乖乖刷碗
用公平公正的比賽模式去激發孩子的挑戰欲,這對于 倔強、不服氣的孩子來說可是一盤硬菜,也是教育孩子里的一種引導智慧
如何用「比賽」套路出孩子的挑戰欲?這些事要知道
√注重成長環境的帶動性,每天學多少不重要,重要是孩子今天有沒有學的積極性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哪怕每天讀書、練字十分鐘,和孩子探討一個新鮮問題,對孩子的求知欲都有著很好帶動性
√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告訴他們:「一次失敗說不了什麼,能在失敗中吸取經驗,做好下一次的努力功課,這才是你了不起的地方」
√在競爭中還要增強自信,想要在困難中逆流而上,還要注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注重對孩子夸之有物,比如「今天在xx上表現得很出色」,讓孩子通過細節認可覺得「我可以,我能行」
05
用「友誼」套路出社交圈
一場教育,從為人父母的那一天開始就在受益于親子關系
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路上對孩子最好的人格滋養,還是 幸福感、安全感的形成
沒有好的親子關系,也就無法形成好的家庭教育
在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之前,我就是那個動不動就 焦躁、發怒的媽媽
有時候氣到上頭把孩子胖揍一頓時,好家伙,孩子直接拿 惡狠狠的眼神看著我
我也一度在反思,難道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仇人」嗎
這樣的孩子即便將來能 功成名就,但不懂得隱藏自己情緒的孩子,注定是孤獨的
表哥33歲,至今還是單身一人
有房有車、也有存款和不錯的工作,但就是沒有多好的「人緣」,他最擅長的也是「把不開心寫在臉上」
聽說,表哥小時候和姑姑的關系特別不好,因為 動不動就被批評打罵,讓他形成了一種暴躁型人格
因為不懂得控制情緒、也不擅長為人處世,表哥總是把「不開心」寫在臉上,還給人一種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
可見,親子關系就是教育里的一個 疏通管道,這個管道疏通了,教育里很多問題自然也就 迎刃而解了
有了表哥和姑姑的 前車之鑒,我也因此吸取教訓,和兩個女兒以「友誼‘的圈子相處
沒想到,「友誼」下的親子關系確實 略勝一籌,大女兒上二年級、小女兒上中班,每天回家的路上都有分享不完的話題
如何用「友誼」套路出孩子的朋友圈?記得和孩子這樣相處:
√凡事認真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別急,我一直在認真聽著呢」、「慢慢來,我會陪著你的」
√主動吐露心聲,向孩子述說愛意:「寶貝,我永遠是最愛你的,也是你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支持孩子的意見,可以提想法、但不做決定:「別擔心,你可以試試xx和xx方法,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膽嘗試吧」
√保持一顆童心,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游戲,既能一塊回味童年,也可以和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
√好朋友之間需要暢所欲言,如果不知道和孩子說些什麼,不妨抓住睡前十分鐘,聊聊今天發生什麼事情,有哪些事情還需要加把勁,又或者明天有哪些新的計劃…
06
用「理解」套路出小目標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視訊
一位媽媽在輔導她的女兒寫作業
女孩兒每做一道題都要抬頭看一下媽媽,還非常不自信地問了一句:「這樣寫對不對」
媽媽沒有回答,女孩就 猶豫地不敢下筆去做新的題目
遇到準備做另一道題時,媽媽隨口問一句:「你確定答案是這樣嗎」
女孩 二話不說,趕緊拿橡皮擦直接把答案擦掉
就那樣,原本半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 硬生生拖到一個半小時才收工
并且,輔導的過程也特別不愉快
媽媽不停地發牢騷說:
「這道題你都做了多少次」「你做完一道題都不知道自己檢查一下嗎」「這道題對不對,干嘛非要看我」
當急性子媽媽遇上不自信的女兒時,親子隔閡只會越陷越深
尤其是對不自信的女兒來說,媽媽的否定和打擊,只會讓她覺得自己特別沒用
有人說,媽媽的本意是希望孩子養成 檢查題的好習慣,多思考才能增加學習經驗,可急性子反倒傷害了孩子
也有人說,如果媽媽懂得撒個嬌、服個軟,在不刺激孩子的情況下讓他平穩地思考問題,那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
可我認為,導致孩子學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
媽媽的緊把緊監督,讓孩子早已經喘不過氣、甚至無法思考,而孩子最需要的也是來自大人的理解、包容和鼓勵
用「理解」套路出孩子的小目標,你會發現他會成長得更優秀一些:
√「別急,你再仔細讀讀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答題思路呢」
√「我能理解你現在的焦躁和不安,先讓自己放松下來吧,把不會的題留到最后去思考,說不準兜兜轉轉下來答案就藏著題目里呢」
√「如果實在不會,給自己立個小目標吧,把不會的題先空著,明天找會的同學、或老師幫忙,相信他們都會非常樂意解答的」
07
用「眼界」套路出積極性
女兒班里有這樣一個女同學
她是屬于典型的「空有夢想」,每次都計劃滿滿地做規劃可就是沒有下文
今天說明天要背會某篇課文,結果到了第二天說「我忘記了」
下課和同學聊天說「等會那節課一定要做好筆記」,結果下課后又說「老師說得太快,沒有跟上」
…
就那樣,目標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這些空有夢想卻不愿意努力的現狀,其實就是孩子缺乏行動力, 當務之急也是通過眼界提升來改變心態
比如,通過「興趣」套路出孩子的積極性
告訴孩子:「寶貝,周末一起出去野餐吧,你什麼時候能寫完作業呢」,這是計劃
讓孩子帶著目標去實現計劃,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有堅定性、與行動力了
又或者,通過「勞動」套路出孩子的高眼界
周末了、或者放假時,邀請孩子到郊外去栽樹、福利院做義工吧,這些勞動力付出可比旅游玩樂更有成就感
當孩子做出某些大愛的有意義事情時,他們獲得的不只是來自更多陌生人的稱贊,還有來自 品德、眼界上的提升
寫到最后:養育孩子,其實就是降低標準和高度去跟孩子相處,當我們開始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策略時,很多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也就慢慢被解決了
那麼,關于能讓孩子變好的一些「小手段」,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