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前兩天看到一位博主發的帖子:她三歲的女兒不小心把牛奶杯打碎了,牛奶還有碎玻璃濺得到處都是,女兒看到自己做錯事了,嚇得一步不動。婆婆聽到外面的動靜,跑出來一下子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先跑到女兒身邊,抱抱女兒說:乖乖,不小心把牛奶打碎了是嗎,奶奶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一定要小心,你現在乖乖站在一邊,奶奶把客廳收拾一下,不然碎渣子會扎腳的。
聽奶奶說完,女兒緊繃的臉上立馬露出了笑容,并說道奶奶:「我知道了,下次我一定會小心。并去廚房拿了掃把。」
看著這一幕,我濕了眼眶。仿佛看到5歲時的自己,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媽媽氣急敗壞的罵我,打我。此后時不時提起這件事,說我多笨,連碗都能打碎,還要花錢買等等。導致我內心一直緊張壓抑,不敢出錯,沒有安全感,害怕出錯引起無休止的責罵。
後來我當媽媽后,意識到原生家庭還有自己的問題。幸運的是我女兒有一個情緒平和,還很有松弛感的奶奶和爸爸,也是在老公的影響下,我正在自愈。無能的父母,總是在小事上不斷消耗孩子,讓孩子的自卑深入骨髓。
看完這個帖子,我感觸頗深。生活中像貼主媽媽的父母太多了。整天因為一點小事就不斷消耗對方,比如價值幾塊錢的碗打碎了,吃飯掉了一塊肉,玩具沒拿好摔壞了,把垃圾桶踢翻,把牛奶打翻等等明明很多時候都是無心之失,造成的后果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但很多父母卻覺得孩子仿佛犯了天大的錯,世界末日來臨一樣,大吼大叫,咋咋呼呼,對孩子各種辱罵責怪,不僅如此,此后還經常翻這個舊賬,喋喋不休,讓孩子一直承受著語言暴力。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安全感會很低。他們會很自卑謹慎,做事畏首畏尾。生怕做錯事了又導致一大堆的指責和批評,而且還不敢向父母求助。同時他們做錯事了,由于害怕父母的反應和責怪,往往第一反應就是想著推卸責任。這樣的孩子不僅活得痛苦壓抑,毫無幸福感而言,而且擅長推卸責任,一有事就會拼命推卸責任。
這樣的父母本身也很無能,因為自己無能,所以才會抓著別人一點小事轉移自己的怒火和脾氣。
一個家庭最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內耗,孩子最怕的也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的數落和打壓。在小事上不對消耗對方,不僅會消耗對方的精氣神還有向上的動力,還會消耗掉家庭的運勢。
對孩子來說,家庭應該是一個溫暖,放松的避風港。成長路上,誰不會犯錯,做錯了下次再來。多一點包容,多一點松弛感,在瑣事中不要太斤斤計較。
【話題討論:你的家庭氛圍好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