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都免不了跟老師打交道。頻繁找老師吧,怕老師嫌煩;不找老師吧,又擔心娃被忽視,真的是進退兩難。
毫不夸張的說,從女兒上幼兒園前夕,文文爸都開始焦慮,該如何跟老師溝通?
3年幼兒園,女兒還算爭氣,表現很乖,基本上沒有給老師添麻煩,讓文文爸跟老師的溝通十分順暢。
到了小學,為了女兒能夠得到老師的偏愛與照顧,文文爸可謂與眾多家長摩拳擦掌,努力擠進了家委會。
可看著她每次拿回來試卷上的紅叉叉,文文爸總感覺老師沒有那麼重視孩子,就想著怎麼來跟老師溝通下,家里人建議送禮。
正當我眉頭緊鎖時,看到了同事小妮跟班主任老師的溝通,讓我意識到了說話的重要性。
那天,小妮兒子瑞瑞缺席了班主任的英語課,而她并不知道這件事,來看看她是怎樣跟老師溝通的呢?
班主任:瑞瑞媽媽,晚自習英語課孩子沒來上,什麼情況呢?順便了解下孩子的近段時間的情況。
小妮:老師好,他沒上英語課的事跟我說了,他說老師現在復習的部分他都搞明白了,他著急把新買的一個課聽完。近段時間的學習都是他自己安排的,我問他跟老師請假沒?他說跟英語課代表請假了。 等下我讓他去找您說明白,給老師添麻煩了。
班主任:我沒收到他的請假信息,再說課代表也無權批假,您跟他說下,下次直接找我。另外,英語的復習不僅僅是某個知識點,是拉通了再復習的,還是很有必要聽下。另外,他報的新課是英語課嗎?
小妮:不是英語課,是語文作文課。 他說英語課您教的是成都市最好的,不用額外學。您的話我一定轉告他,老師,謝謝您哈。這個瑞瑞向來比較自以為是,因為都是他自己管自己的習慣,我很少過問他的學習安排,都是聽他的。
班主任:前面的單元卷他英語其實是下滑了,但語文成績上升比較大,所以咱們還是要多給英語一些時間。課后,他學習還是很積極,每天都有去辦公室問問題,但找的都是語文、數學老師,我看著好嫉妒......
小妮:是的,老師, 看到他英語下滑,我也很著急,但一問他,他說他心里有數。他告訴我也找您問問題, 說您上課講得特別清晰,所以問的次數沒有語文、數學老師多。他還說您很關注他,對他特別好,我看他也慢慢的喜歡上英語了。
班主任:好的,您后面有什麼情況或想法再跟我溝通吧。
小妮:別的沒什麼,老師,我看瑞瑞有他自己的節奏,各科的時間我會把您的指導建議跟他講, 學生不能光仗著老師教得好、水平高就放松聽課,謝謝老師!
看完小妮與班主任的聊天記錄后,文文爸真心佩服她的高情商,換做我是班主任老師,肯定也喜歡跟小妮這樣的家長溝通, 字里行間都滲透著對老師的夸贊。
據小妮說,她曾經當過10年的班主任,從瑞瑞上幼兒園開始,跟老師打交道也有近20年了。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她都能溝通的游刃有余,讓人佩服。
在了解我的困惑之后,小妮建議我,想要老師從內心出發多關注孩子,就要多說這幾句話,真的比「送禮」更管用。
第一句:老師辛苦了,孩子有給您添麻煩嗎?我能做些什麼?
孩子上了幼兒園,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的表現情況,比如適不適應學校環境?有沒有跟同學鬧矛盾?是否跟老師添麻煩了?
當你想跟老師了解孩子情況時,就可以將這句話當作溝通的模板。相信文文爸,我跟幼兒園老師打交道3年,都是用的這句話。
後來跟當幼兒園老師的弟媳婦聊起時,她說, 這句話時她們最喜歡看到/聽到的話。
幼兒園孩子不比小學生,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師引導或者幫著去做。一個班上孩子多,老師相對卻很少,在同一時段上,老師很難有精力照顧到那麼多的孩子。
而家長若會溝通,與老師溝通順暢,老師也是會多關注孩子的。
第二句:我理解老師的辛苦,班級有什麼活動,盡管來找我
說實話,孩子上小學后,家長跟老師實際接觸的機會并不多,除了家長會,就是家校活動了。
前段時間,女兒班上就組織了一次家校活動,在活動前期,班主任就在群里發通知,希望有時間的爸爸媽媽能幫忙來校布置下教室。
文文爸呢,當然主動報名了,并告訴老師:班上有什麼活動,盡管來找我,很樂意參加。
在我看來,積極參加家校活動,幫忙布置教室,不僅會給老師留下好印象,也會間接告訴老師: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這樣的「好印象」就會延伸到孩子身上,自然讓老師多關注到孩子。
第三句:我理解老師的苦心,只要對孩子好,我都全力配合
我們當家長的,一開始都把老師想象的無比神圣,覺得老師就是道德水平、業務能力超高的人。但接觸老師多了之后,才發現老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有喜怒哀樂,也會感到焦慮與壓力。
如果家長能夠這樣理解老師,就會打心眼里尊重老師。女兒上幼兒園時,文文爸總希望老師能多照顧一些女兒。上小學后,我就想一個班40多個孩子,如果老師對女兒多照顧了,就必定會忽視其他孩子,對其他孩子也會不公平。
所以,每次找老師溝通或者老師主動找我時,我都會非常支持老師的工作,并告訴她,只要對孩子好,我都全力支持。
網上有項投票調查: 你覺得當老師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有3.4萬人選擇了「家長的不理解」, 在這3.4萬人中,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長的理解。
在跟女兒班主任聊天中,她就說道,如果可以,請家長多理解下老師!現在的教育太焦慮了,但希望大家能明白,焦慮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衍生更多的焦慮。
真正的好的、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應該是老師與家長共同協作、相輔相成的。
所以,家長在跟老師的溝通交流過程中,不需要特意討好,比如給老師送禮、送花,但需要給予老師良好的反饋。比如和老師多說幾句好話,反正不要錢,用前面提到的通用句子就行。
從小妮、文文爸多年跟老師溝通的經驗來看, 多說前面這三句話,真的比給老師「送禮」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