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娃,長大后大不同?不出10年便可知

經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娃,長大后大不同?不出10年便可知
2023/03/13
2023/03/13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隨著天氣一天天回暖,很多小伙伴都按捺不住蠢蠢欲動要出去「浪」的心,紛紛盤算著一年內以及近期要開展的出行計劃。

疫情封控三年,很多人也被迫原地畫圈幾年,尤其一些愛好游山玩水的人不得不擱置自己的旅行計劃,一推再推。

周末帶妞妞去上感官體能課,其間老師就提到,三歲內的孩子由于受疫情影響,出門見世面的機會極大減少,身體包括大腦在內的各項功能都沒有得到有效刺激,孩子的發育能力會有所遲緩。

經常「出去浪」的孩子,大腦在悄悄發生變化

眾所周知,大腦發育主要受外界的刺激。

對于孩子來說,所接受的外界刺激越多,大腦發育越快,就會越聰明。

著名腦科學家大衛·伊格曼曾指出:大腦中的神經元 并非無限量供應,隨著孩子的成長,神經元連接而成的 突觸一直在被修剪,這些修剪正是大腦根據 外界環境的刺激來進行的。

如圖可見,良好的環境可以給大腦提供 豐富的刺激,不斷修剪和塑造大腦突觸,形成 新的神經元鏈接,構建優質大腦網絡。

研究表明,6歲前孩子的大腦可塑性最強。孩子大腦所處階段不同,對世界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所處不同年齡段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探索。

0—3歲,主要以體驗為主,讓孩子多接觸沙子、水、土等實物,在玩耍中觀察、學習;

3—6歲,孩子大腦前額葉快速發展,可借助 遠途旅行,培養孩子良好品性以及自理能力等,有意識借助「出去浪」的機會來開發孩子大腦;

6—12歲,孩子的知識體系開始搭建, 寓教于樂,將「出去浪」的所見所聞讓孩子形成「周記」等形式,記錄、總結等。

經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后有明顯區別

有句話說的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說的就是見多識廣的好處。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見的多了,眼界自然就開闊,格局和胸襟就會無形變大很多。

不僅上述的腦科學有證明,經常「出去浪」的孩子,大腦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其實,「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用不了10年,長大后性格、身體素質、人際關系等各方面都會有明顯區別。

①思維模式的不同

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在所著的《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兩種迥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才能是固定不變的。這類人 害怕失敗,怕自己因此顯得不優秀;認為努力不會有結果,遇到挫折會沮喪不安, 面對挑戰時,會選擇避開

而擁有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人定勝天」,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獲得。愿意在批評中不斷進取、學習。

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能夠取得很高的成就,因為他們 不斷挑戰極限,積極進取

經常「出去浪」的孩子,其實無形中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一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因為所處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在「游歷」大千世界時,身心都在得到滋潤和體驗,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去學習,不僅課本上的知識會在現實世界中得到佐證,而且還會在「向外」的發展中,體會到做人做事的樂趣,成為一個有終身學習、成長思維的人。

古語說 「獨學無友,孤陋寡聞」。假若一個孩子經常「宅在家」,那麼他的世界就只有方寸之間那麼大,可能會沉迷電子游戲在虛幻世界中不能自拔,也可能會更加膽小、怯懦,不合群,對孩子性格和人際交往都不利。

② 身體素質的不同

孩子是「見風就長」的。經常「出去浪」的孩子,接受到足夠多的陽光雨露的滋潤,孩子的活動量肉眼可見的增多。

這樣的孩子體質更好,不容易生病,性格更為開朗,也不容易抑郁。

而經常「宅在家」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是父母工作較忙,沒有時間陪伴,而老人的體力有限,有時候也不愛帶孩子出去兜風、玩耍。

孩子在家沒事干,就會玩手機、看電視,活動半徑極大減少,活動量肯定不達標。

長此以往,不僅孩子的身體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刺激,孩子的內心也會受到壓抑。

看到一個調查數據,去年疫情上網課期間,有近一半的青少年患有輕微的抑郁、躁狂癥。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遠離了學校、老師和同學,脫離了原來的社交環境,局限了自己的行為范圍。

③ 為人處世的不同

近日熱播的情景輕喜劇《今日宜加油》,大家又一次被王鶴棣圈粉,他所飾演的白馬帥,人如其名,陽光、熱情、謙虛、帥氣而不自知,很多網友直呼是本色出演。

仿佛一夜之間,王鶴棣成了國內娛樂圈的頂流。其實這和他的個人性格有很大關系。

很多人可能是通過一部影視作品喜歡上一位演員。但是在對演員進行「考古」,深扒過往時,如果發現他毫無黑史,反而越扒越驚喜。王鶴棣當屬其中。

通過過往成長以及很多娛樂綜藝,可以看得出來,他就是一個經常「出去浪」的孩子。

寬松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尊重他的愛好和選擇,他不僅喜愛運動,是個「灌籃高手」,還在參加很多諸如《親愛的客棧》、《向往的生活》、《五十里桃花塢》等戶外真人秀節目,在圈內人緣和口碑也是極佳。

教育寄語

只有觀世界,才能形成世界觀。

生命是一場探索的旅行。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是「領路人」。

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帶領孩子去積極的探索這個世界,讓他們真正愛上所處的環境。

根據日本家庭協會研究表明: 49%的受訪者 最快樂的記憶和家人一起出游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仍能生動地回憶起 童年的家庭假期25%的人會利用這些 記憶度過艱難時期

至今,我還記得爸爸帶著我和弟弟,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挎個小籃子,籃子里蹲著兩個小兔子,我們一起去山上去采風。

童年的記憶彌足珍貴。那些 走過的路、看過的景、感受過的風,都留存在記憶深處,成為親子賬戶中的「情感存折」,可以抵消歲月漫長。

今日話題:你經常帶孩子出去「浪」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