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輔食怎麼做?掌握4點原則,孩子吃得好,腸胃健康身體棒
一般情況下,寶寶長到六個月左右就要添加輔食了,一直持續到三歲,這個階段十分重要,家長要重視。
為什麼要添加輔食,有什麼目的呢?
1、給孩子添加輔食,是為了補充能量和營養,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求。因為孩子長到六個月后,光吃奶已經不能滿足孩子了,不及時吃輔食的話,會導致營養缺乏,耽誤孩子發育。
所以需要在孩子六個月左右,就開始添加輔食,最好是提供一些區間車的食物,比如區間車米粉、肉泥、肝泥等,避免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
2、給孩子添加輔食,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如果沒有添加輔食,直接吃大人食物的話,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很差,會傷到腸胃。
而添加輔食的過程中,食材的種類、形態、軟硬在慢慢地變化,逐漸向大人的食物過渡,對孩子沒有傷害,而且三歲后吃大人飯時,孩子可以順利接受。
3、給孩子添加輔食,是為了讓孩子慢慢地學會自己吃飯。添加的輔食的過程中,讓孩子多接觸食物,對食物產生興趣,耐心引導,讓孩子逐漸會自己吃飯。
給孩子添加輔食的好處有很多,那麼孩子輔食到底怎麼做?掌握4點原則,孩子吃得好,腸胃健康身體棒!
一、用鹽越少越好
一歲以內的寶寶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不建議在孩子一歲內吃鹽,做輔食的時候不能加任何調味料,只用食材水煮或者蒸熟即可。等到孩子一歲后,再慢慢加鹽,但還是要注意用鹽越少越好。
二、不要做難消化的食物
在添加輔食的階段,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吃了難消化的食物,會出現消化不良等情況,對身體不利。
所以添加輔食時,食物要遵從好消化的原則,而且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去做輔食。比如孩子剛吃輔食時,添加糊狀食物,長到七八個了,添加泥狀食物,長到八九個月了,添加顆粒狀食物,就這樣逐漸改變食物的形狀,孩子才好適應,不傷腸胃,咀嚼能力也能慢慢提高。
三、不要做營養密度低的食物
光吃奶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生長需求,才需要添加輔食,并不只是為了吃飽。如果時常添加營養密度低的食物,很難獲取到營養,對孩子發育不利。
所以想要孩子長得好,制作輔食時,要避開營養密度低的食物,比如白粥、大骨湯等。建議多給孩子吃些高蛋白、富含礦物質的食物,比如瘦肉、魚肉等。
四、給孩子提供一些好拿的食物
添加輔食可以鍛煉孩子自己吃飯,那麼制作輔食的時候,要做一些好拿的食物,便于孩子直接用手接觸,而不是家長一直喂,孩子沒機會自己吃,喂久了,孩子會對吃飯沒興趣,今后很難好好吃飯。
家長可以做些手指食物,比如煮熟的西藍花、煮熟的胡蘿卜、切塊的蘋果等,讓孩子抓著吃。當然想要孩子這麼做,至少要等到八個月后,免得嚼不爛,也難消化。
以上四個原則很重要,做輔食的時候要多注意,孩子吃得好,腸胃健康身體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