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上課最怕講錯,作為授業解惑者,出錯不僅有損自己的教師形象,同時還會降低學生對自己的信任。
就連家長,在輔導學生作業時也難免緊張,生怕自己記錯了哪個知識點,說錯話之后被學生嘲笑。可別說是人, 就連教材書籍,也會有出錯的時候。
尤其是語文教材,文字較多且有豐富的配圖,就算再仔細斟酌, 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浙江一位四年級的同學,就發現了一處疏漏。
「這是教材上最好的一課」,四年級學生的建議被采納,孰能無錯!
語文教材的重要程度遠超其他學科,無論是課文還是注釋,甚至是上面的插圖,都會被拿來細致講解,也自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教材既是人為編輯的出版書物,縱然經過反復的審核和查驗, 也不能保證百分百不出錯誤。
若是不被發現還好,一旦被發現, 恐將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首先就是對學生的誤導,千萬學生奉為權威的學習工具都是錯的,這份責任太沉重了,沒人敢承擔。
同時,還會引起多數家長的不滿,這些都是相關人員最擔心的。不過作為權威出版物 ,肯定不會出現低級錯誤,多是很難被發覺的潛在錯誤。
浙江臨海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是動物愛好者,經常購買相關課外書籍,因此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的更多些。
在學習中,陳同學注意到, 三年級下學期的語文教材有一處圖文不符,出現在第二單元的第七節課時,一篇名為《鹿角和鹿腳》的課文中。
細心的陳同學注意到,這篇文章節選自《伊索寓言》,內容提到, 小鹿遇到過獅子伙伴,而了解動物知識的陳同學知道,獅子主要分布在印度和非洲大陸。
而配圖中的鹿, 身上卻有梅花的圖案,明顯是一頭梅花鹿,梅花鹿分布在我國和俄羅斯東部等地。
教材錯誤得以修正,離不開陳同學、家長以及出版社的正確選擇
可見陳同學在學習動物知識的過程中,也對地理的學習起到了一定幫助,對此,陳同學分析:按照這些依據, 這兩種動物不太可能遇到,唯一的解釋就是教材配圖出現了失誤。
陳同學和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疑問,幸運的是, 家長沒有因為陳同學年紀太小而忽視他的訴求,反而鼓勵他查閱更多資料,把疑問變成準確的答案。
經過查閱,陳同學證實了自己內心的疑問:課文中的配圖,確不太可能是梅花鹿,相比之下, 更有可能是印度豚鹿或者馬鹿,花色上都和課本中的配圖有所差異。
家長知曉后,選擇幫助陳同學, 給教材出版社寫了一封建議信,但其實陳同學和家長當時,都未對此抱有多大的希望。
但令人意外的是, 這封信得到了回復,而在新學期開學后,陳同學也欣喜的發現,三年級教材上的配圖,真的被修改了。
這說明陳同學的建議被采納了。這件事的意義非凡,陳同學作為低年級的學生,豐富的課外知識和對待學習細心認真的態度,讓他發現了這個一直被忽視的「錯誤」。
同時,家長的支持和鼓勵, 讓他有勇氣對疑問進行查閱和證實,并且勇敢指出錯誤。
最后, 是出版社的認真和負責,沒有對錯誤視而不見,反而引起了充分的重視,及時修改了教材的疏漏,同樣值得點贊。
寫在最后:
教材多年的錯誤得以修改,得益于四年級小學生的一封建議信,感慨現在的學生膽大心細的同時,家長們也意識到 :這才是教材上最好的一課。
筆者在學生時代經歷過很多次這樣的事情: 老師講錯了課,為了避免尷尬和難堪,硬著頭皮把錯誤答案講成了正確選項,其實同學們心里都知道,只是礙于老師的權威不敢言語。
犯錯好像很可怕, 這樣的思想讓學生無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考試,但實際上,犯錯是不可怕的,在犯錯中學習正確、積累經驗。
同時意識到, 拒絕認識錯誤,比錯誤本身更可怕,這才是更加正確的教育。人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最后希望這位陳同學,能繼續保持自己對動物的熱愛,同時, 保留這份敢說敢做的勇氣,相信他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祝福他!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