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群體差異具有普遍性,這種差異就被默認成為了共性,男同學和女同學之間也是如此。
在小學、國中階段,女同學的成績普遍要比男同學更好,因為女同學思想更成熟,更早懂事聽話,學習上的事情不需要家長過多操心,但多數男同學,卻連坐下來寫完家庭作業,都能難到家長頭痛!
但男同學的頑劣并不會成為他們受到批評的理由,正相反,這些國中成績不理想的男同學,聽到最多的卻是鼓勵:男孩比女孩更聰明,高中后勁大,現在成績不好只是沒學,一旦用心學,肯定比女孩學的還好。
性別是升學的絆腳石?高中被夸后勁大,考研又考不過女同學,打臉
這樣鼓勵的話, 有的家長是真心,有的家長只是出于安慰,話說沒說進男同學的耳朵里不好說,但一定扎進了許多女孩子的心里。
山東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博士畢業的姐姐,深夜在電腦前學習論文的畫面,敬佩之余, 男網友一句話讓網友瞬間下頭:
「自己小時候學習很差,姐姐學習從來不用家長操心, 但媽媽小時候總說,自己比姐姐聰明,只是沒好好學習」。
這句話不知勾起了多少高學歷女生的痛楚: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無論學業還是事業,都是「巾幗不讓須眉」,但卻永遠「不如男孩」聰明。
男生真的比女生聰明嗎?筆者認為的確如此,但這個聰明用在學習上的更少些,用在鉆營和計較方面,顯然更多些。
一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張圖片,是近些年考研人數的統計,逐年增加的考研人數,給順利升學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這名男同學哭訴:考研能不能男生和女生分開招生啊?自己考了兩年,完全考不過女生,希望在考研方面,能落實男女平等,多給男同學一些機會。
評論區嘲諷聲一片:這就是高中被夸「聰明」、「后勁足」的男同學?自己考研考不上,不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努力了,學習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反而認為,是女同學有優勢,才導致自己考不上研究生。
性別優勢固然存在,但不能成為遮蔽自身缺陷的借口
換言之,男同學的意思是: 女同學是因為優勢,才搶走了本該屬于自己的研究生名額,把別人的努力歸結于性別優勢,把自己的怠惰、無能歸結于性別上吃了虧。
有男同學站出反駁:無論是考公還是考研,女生都大把的時間考研學習,她考研什麼都不干,家里供個三五年也無所謂,考不上找個人嫁了也可以。
但男生不行,如果畢業后什麼都不干, 在家全職備考一整年,親戚朋友怎麼看你?大學畢業幾年都賺不到錢,車子房子誰來買?
但恕筆者直言: 考個三五年都考不上的,也許你是真不行,不是性別的問題,性別從來都不是升學進步的絆腳石。
至于女同學備考三五年無所謂,男同學就不行, 這完全就是某些男同學的主觀臆想,多數女同學畢業后,要麼一邊工作一邊備考,要麼應屆生的時候就已經上岸了。
更何況,研究生考試, 有文科專業也有理工科專業,女生學文科更有普遍優勢這是必然的,但男同學學理工科專業也更具備優勢,也沒見哪個理工科女生,哭著喊著要求劃分性別考研。
性別優勢固然存在,但男女同學都有各自占優勢的領域,也有各自顯劣勢的地方, 追求方方面面都占盡先機,就有些貪得無厭了。
更何況,普遍優勢再顯著,也不能成為掩蓋自己不夠努力的借口,備考兩年,如果還是連國家線都沒過,調劑的機會都沒有,多反思自身要比寄希望于男女分開考研要現實得多。
寫在最后:
既談及男女同學的優勢差異,筆者曾閱讀過很多有關文章,考研面試中, 導師更青睞男同學,因為男同學更好幫助自己做些「體力活」。
招聘面試時, 有許多崗位只招男同學,但你卻很少能遇到只招女同學的崗位。教師編招聘的男女區別就很大,比如這位江蘇老師回憶,自己當初考編的時候就是男女分開劃線,男生95、女生103,這種差距到現在也依舊存在。
因此理性看待吧,努力總比抱怨有用,再或者,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他,比如這位對考研不滿的同學,希望你能有機會成為代表,這樣你的聲音也就能被更多人聽到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