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孩子6歲前父母若能「狠下心」抓好這4件事,比上課外班管用的多

孩子6歲前父母若能「狠下心」抓好這4件事,比上課外班管用的多
2023/03/06
2023/03/06

有太多父母生了孩子,卻把責任推給老人、老師或者別人,其實父母才是改變孩子的最重要的那個人。 尤其是0-6歲這個情感依戀的重要階段,這時候父母的有效陪伴越多,孩子越優秀。

蒙台梭利博士說:「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是0-6歲這一階段,而并不是大學階段。」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的智慧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發展并定型的。所以父母別天天想著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其實在家里一樣能開拓思維,增長見識,而且效果往往更好。

0-6歲這個階段是習慣培養的黃金期,注定父母要花費更多精力在習慣培養、性格情緒、價值觀形成、邏輯思維培養上, 而這時候的「狠心」卻能換來孩子一輩子的優秀。

我家寶寶從出生開始,我就在堅持4件事, 讀兒歌、讀古詩詞、玩拼圖、讀故事 ,而且堅持了快4年,其中因為種種原因想過放棄,但咬牙堅持下來了, 沒想到孩子一天天的變化給了我巨大的驚喜。

一、堅持讀兒歌

可可出生6個月開始,我每天都會給她讀兒歌,為了讓她更好理解內容,我還會加上動作、表情,甚至用各種符合兒歌內容的語氣給她讀,比如 「大花貓,喵喵叫,東看看,西瞧瞧。小老鼠,嚇壞了,躲進洞里靜悄悄。」 比如 「豬寶寶,愛睡覺,小眼睛,閉閉好。不淘氣,不吵鬧,早早睡,身體好。」 等等。

她6、7個月時每次我讀到 小豬、貓咪、老鼠、兔子 或者象聲詞 喵喵、汪汪、哈哈 等她會跟著笑起來,仿佛聽懂了一般。

可可8、9個月時已經會說簡單的2-3個字的詞語,比如 「寶寶走、兔子、小烏龜、螃蟹、媽媽、爸爸、奶奶、喝奶粉」等,這時候我給她讀比如 「小螃蟹,真霸道,橫著身子到處跑。嚇跑魚,撞倒蝦,一點也不懂禮貌。」她也會跟著我讀一兩個字。

她1歲2個月時,已經能說5個字左右了,有時候聽到熟悉的兒歌甚至能背出來,比如 「小寶寶,逛公園,東看看,西瞧瞧。花兒香,鳥兒叫,水中魚兒真逍遙。」 ,比如 「小嘴巴,小嘴巴,哭的時候像喇叭,笑的時候像朵花,哭完笑完會說話。」

她2歲時已經可以 背出80多首兒歌3歲時背出200多首兒歌了,這時候的她不滿足只是讀和背, 而是配合著圖畫,自己說出對圖畫的理解,不懂的地方還會要求我一遍遍講解給她聽。

給孩子讀了3年多兒歌, 我發現她的這幾個能力明顯優于同齡孩子。

1、專注力提升快

愿意坐下來傾聽別人說話, 因為兒歌朗朗上口,簡短押韻,富有節奏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從小聽兒歌的孩子自然而然被吸引,孩子會調動眼睛、耳朵、嘴巴、大腦等感覺器官去協調配合,注意力很容易被提升。

2、促進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經常聽兒歌和念兒歌的孩子,最大區別就是表達能力突出,因為經常聽,動詞、名詞、量詞、形容詞等的儲備量要遠遠高于不喜歡聽兒歌的孩子。而且兒歌是以一種語言淺顯、明快、節奏化、易于吟誦的特點,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節奏。

3、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研究發現:經常聽兒歌的孩子,頭腦中畫面感更強,會通過文字去聯想,腦海中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圖像。兒歌簡單有趣,內容充滿故事性、情境性,而且很多都來源于現實生活,可以刺激他們大腦皮層的活躍,增強他們的想象力。

這套 《兒歌三百篇》 就是我家孩子一直在聽的兒歌,里面包含了300首通俗易懂的兒歌,包含了 動物、自然、生活、食物、好習慣、游戲 等6大方面。

《兒歌三百篇》 如圖所示, 圖文并茂,色彩豐富,不僅可以刺激孩子視覺發育,還能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擴充孩子的語言詞匯,為開口說話和提升表達打基礎。

《兒歌三百篇》有3字的兒歌, 適合0-3歲孩子,也有5、6、7、9字的兒歌,適合3-6歲孩子讀,更有順口溜兒歌,繞口令兒歌,幫助孩子糾正發音,提升咬字清晰度。而且帶拼音。

最重要的是每首兒歌上面都有一個二維碼, 不想讀的時候直接掃碼聽,非常方便,可以放睡前兒歌給孩子聽。

二、堅持讀唐詩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詩詞呢?

我家孩子2歲左右開始背和讀, 3歲開始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詩詞啟蒙,以前孩子小不容易理解,唐詩在遣詞造句中講究平仄、對仗、韻律。無論是聽還是讀,都能提升審美。

唐詩的遣詞造句很講究,詩歌的字、詞、聲調、節奏、韻律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是詩歌之美最終還是美在意境。孩子經常讀和背會越來越喜歡這種文字美。當然家長需要告訴孩子詩句的意思,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而且孩子唐詩不像兒歌一樣口語化,經常讀可以鍛煉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另一方面能大量積累詞匯,為以后理解打下很好的基礎。

我家可可2歲5個月時背會了40多首,但那個時候她并不理解,只是跟著我讀,4-5遍就記住了, 我讀一個字她會接著背出一首詩,3歲開始她進入了「好奇心」萌發階段,看著唐詩書,會不停問我是什麼意思?

比如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她會問「媽媽,眾鳥是什麼?孤云是什麼?相看兩不厭是什麼意思?」等等。她對古詩詞有自己的思考,每次聽到我的解釋還會說 「哦,我明白了。」

這樣的啟蒙是孩子喜歡的,也為以后打下了基礎。

三、堅持玩拼圖

為什麼帶孩子玩拼圖?有哪些好處?

我家孩子是從 1歲6個月開始玩拼圖的,最開始是玩2塊的拼圖,到後來換成4塊的動物拼圖,2歲2個月左右是6-9塊拼圖,再到後來是12-40塊拼圖,孩子不滿足塊數少的拼圖。

孩子玩拼圖可以 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刺激手部血液循環,讓小手越來越靈活。而且玩拼圖時需要全神貫注,手眼腦高度協調,對孩子專注力、觀察力、分析能力是很大的鍛煉,因為很多拼圖塊顏色、形狀非常相似,需要孩子去觀察,找出干擾項,最終選擇正確的那一塊。

最重要的是 拼圖需要耐心,也需要手眼協調配合,最關鍵是需要抗挫折能力, 孩子因為能力和發育有限, 不可能一次性都拼對,這時候就需要嘗試,有可能因為疏忽導致拼錯,這對孩子抗挫折能力是很大的鍛煉。

我家孩子玩拼圖兩年多, 明顯感覺她專注力非常棒,而且喜歡挑戰,即使拼錯了或者失敗了也不貴哭鬧,而是繼續拼,即使是拿到一幅新的拼圖,速度也是非常快就拼好了。我想這就是堅持帶她玩這項益智項目的樂趣和意義。

這套 《磁力拼圖》 我家孩子玩了很久,從1歲多的6塊,玩到2歲、3歲多的30多塊的拼圖,依然很喜歡。

《磁力拼圖》自帶磁力, 不用擔心滑落或者不好收納,而且為了照顧小寶寶,自帶了1:1比例圖,降低了難度,這樣孩子拼起來不費力。

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分析判斷能力、專注力和手部精細動作。 同時這套《磁力拼圖》主題豐富,有動物、水果、森林、海洋等不同顏色不同主題,滿足男孩女孩的不同喜好。

四、堅持讀故事

我家孩子7個月開始我就給她讀故事,當然不是很長的那種故事,而是選擇了很短很容易理解的小故事。 聽故事3年,我發現孩子 說話早,吐字清晰,表達能力、記憶力非常棒,性格溫和情緒穩定,習慣非常棒。 當然這背后我們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好在堅持了確實有效果。

每天睡前20分鐘我都會給她讀睡前故事, 聽著故事她也會問我一些問題,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聽困了就睡了,直到現在這件事我們依然堅持著。

1、能增進親子交流,還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育。

很多父母白天很忙,而睡前30分鐘就是非常棒的親子陪伴時間,日本科學研究生院的兒童學家Shohei Ohgi和同事的一項研究顯示:父母常為孩子講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交流, 還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相當活躍,這個邊緣系統主要掌管人類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父母在說故事的同時,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因此跟著生成發展。

所以那些想要和孩子關系密切的家長、想要孩子大腦更聰明的家長一定要實踐起來。

2、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中有很多日常生活交流中接觸不到的詞匯, 而故事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好教材。故事的語言活潑、簡練、流暢、通俗易懂,孩子能感受主人公情緒變化,價值觀,故事集語言、心理、環境等描寫為一體,語言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助于孩子習得大量詞匯,為理解和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升想象力、創造力

很多睡前故事里面有有趣的情節,引導孩子一步步去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不同的故事線索讓孩子充滿遐想, 孩子不自覺把自己帶入故事情節中,去感悟、去體會,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4、培養好習慣

孩子3—6歲是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孩子需要明白什麼是好習慣,如何去堅持。但父母會發現讓孩子 去刷牙、洗臉、洗澡、排隊、分享、交朋友,有時候很困難,因為他們耐心不足,往往容易半途而廢,這時候很多父母會去責怪或者打罵,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故事,潛移默化去影響,孩子經常讀什麼,這樣的習慣和價值觀就會影響他。

比如這套 《睡前故事100冊》 ,我家孩子看到故事里面的小熊不好好刷牙被嘲笑,就會主動刷牙,看到小豬不自己吃飯需要人喂被嘲笑,會主動說我要自己吃。看到《不攀比》就會說 「我不攀比,我的東西也很好。」 看到《尿床了》就會說 「我才不尿床,我長大了。」

她的很多習慣我沒有跟著屁股說道, 大多是跟著《睡前故事100冊》學的,而且執行得非常棒。這套書通俗易懂,一個故事不到5分鐘就能講完,小小的一本。

字大帶拼音,里面有圖畫幫助理解,故事情節簡單,內容大多數是孩子每天都發生的事,讓孩子無形中學到很多道理和習慣。

養育孩子需要耐心,更需要堅持,與其在孩子上小學后花大價錢去報各種班,

0-6歲這個階段是習慣培養的黃金期,注定父母要花費更多精力在習慣培養、性格情緒、價值觀形成、邏輯思維培養上, 而這時候的「狠心」卻能換來孩子一輩子的優秀。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