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了,又到了掃墓的日子,樓上妮妮家卻因掃墓鬧得不太愉快。
妮妮家是 4世同堂的大家庭,家里有太太、爺爺、奶奶3位老人,尤其太太已90歲高齡,實屬不易。
妮妮今年4歲,自出生后還沒去給太爺爺掃過墓,前幾年因為疫情影響一直沒去。 今年好不容易放開,爺爺堅持帶著孩子一起去掃墓,這決定卻讓妮妮媽很頭疼。
妮媽老家那邊的風俗,不允許太小的娃去墓地,怕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于是便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并給老公使眼色,讓他說服爺爺。但爺爺固執地表示:一定要帶孩子去,不然太不孝順了。
後來婆婆也來當說客,美其名曰: 「掃墓能讓孩子有不一樣的體驗,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給孩子一次生命教育。」 妮媽質問:4歲的孩子,給她講這些有什麼意義?
雙方誰都說服不了對方,僵持了好幾天。看到老人收拾孩子的行李時,妮媽徹底怒了,和爺爺、奶奶大吵一架,并當場表態: 再逼孩子去墓地,就失婚!
一陣雞飛狗跳后,戰火終于平息,最終老人放棄了帶孩子去掃墓,但一家人心中的隔閡已經埋下了。
妮妮媽在群里抱怨: 真不能跟老人一起住,固執不說、很多事情還不與我們商量,直接替孩子做決定,真是煩死了!
其實拋開迷信、偏見來看,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本就是用來祭祀那些早已逝去的親人和祖先。孩子作為家中的一員,帶去掃墓無可厚非。
而且若 站在讓孩子理解文化傳統的角度上,蕭颯的墓園甚至會讓孩子產生別樣的情緒,讓他們懂得生命的寶貴,懂得人之生死,從而更加熱愛生命。
但 確實有不少地方的風俗,是不讓太小的孩子去墓地的,雖有一定迷信的原因,但其實不讓小孩子去,也存在科學的考量。比如:
在某些墓地內,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如陡坡、高台和易滑的坡面等,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較為危險。
此外, 在「祭拜」這種莊重的場合下,孩子的行為并不可控,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給周圍人帶來打擾。因此,有不少墓地明確禁止小孩子進入,也是能理解的。
需要提醒的是, 若準備帶孩子去掃墓,最好能提前了解下墓地的規定,是否接受小孩子,以及有沒有適合孩子游玩的地方。同時也要提醒,帶孩子掃墓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所以, 我們建議結合當地的風俗以及墓地的規定,再決定是否要帶孩子去掃墓。
雖然,妮妮爺爺逼著讓孩子掃墓的做法我并不贊同,但妮妮奶奶那句「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給孩子一次生命教育!」的勸說,卻讓我陷入沉思。
不得不承認,相對國外的教育, 我們的孩子所接受的「生命教育」幾乎為零。
而我們在幾千年的文化影響下, 非常忌諱談「死」。不止孩子缺乏「生命教育」,成年人同樣欠缺。
看過一個段子:一位96歲的老人去醫院檢查后,非要醫生給個說法,被逼無奈的醫生只好實話實說「 你可能不行了」,于是老人火冒三丈要打醫生,還質問:「 說話這麼不吉利,怎麼當醫生?」。
有些好笑、又有些無奈。對 《西藏生死書》中的一句話記憶深刻,它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馬東也曾說, 孩子的兩種教育要趁早:一是金錢教育,另一就是死亡教育。數碼大佬喬布斯的經歷也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17歲的喬布斯,因為一次「生命教育」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斯坦福的演講上他說:「 從17歲那天開始,33年來,我每天都還會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問: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呢?」
正是在這種「向死而生」的態度下,他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去過,才成就了如此偉大的一生。所以,喬布斯曾多次在公共場合表態: 死亡是生命的最偉大發明。
冉克雷維說:「 提早認識死亡才會深刻人生。」
有人說關于活著這件事,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師。深以為然, 只有認識到死亡的無奈,才會珍視生命的可貴。那麼,我們要如何盡早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呢?
首先,清明節可以利用起來
毫無疑問,清明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祭祀節日,是可以被利用起來的。可以告訴孩子「清明」的由來。若條件允許,也可以帶著孩子去感受一下祭拜時莊嚴的氛圍。
當然,若風俗不允許孩子參與,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帶孩子看一些有關「死亡」的繪本、動畫片。《豬奶奶說再見》、《一片葉子落下來》、《外婆,再見》等,都是很不錯的生命教育繪本。
再比如 皮克斯出品的《尋夢環游記》,也是非常生動的一部生命教育影片。
其次,允許孩子養寵物
不少家長怕麻煩,反對孩子養寵物,殊不知寵物的出現對孩子而言別有意義。
優米養過2次烏龜,第一次烏龜死掉后,哭到崩潰。于是帶著她,給小烏龜做了一次小小告別儀式,同時安慰她:它生前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現在離開了,但我們仍然應該感謝且肯定它曾經存在的價值。
第二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她已經能很坦然面對了。而且還說了一句讓我欣喜很久的話: 小烏龜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還會想起它,在我心里,小烏龜還活著。
你看,寵物不僅能激發孩子的責任心,還能趁機進行生命教育。
最后,不要忌諱與孩子談論死亡
孩子有段時間會對「死」的話題感興趣,這時候父母不要回避,而是把死亡視為自然的一部分。
向孩子解釋死亡是每個人的自然命運,并將它視為生命的一個階段。向孩子解釋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教他們如何理解寵物的死亡等。
需要注意的是, 盡量避免在孩子要睡覺或情緒低落的時候談論死亡。
今日話題: 你和孩子談論過死亡嗎?你家那邊風俗會讓小孩去掃墓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