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婆媳關系為什麼「毀」在坐月子上?幾個原因,總有一個戳中你!

婆媳關系為什麼「毀」在坐月子上?幾個原因,總有一個戳中你!
2023/02/16
2023/02/16

婆媳關系,從古至今都是難題。

按理說同為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可現實就是這麼扎心,很多人進入婚姻后,尤其是女人生了孩子在月子里,婆媳關系往往會惡化。

表妹剛生完孩子,還沒出月子就和婆婆鬧得不愉快,無奈之下帶著孩子回了娘家。

都為了什麼呢?其實說起來也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婆婆給寶寶沖奶粉沒洗手,表妹說:「媽,外面 病 毒 多,你先消個毒、把手洗了,再給孩子沖奶。」然后婆婆就多心了,覺得表妹嫌她臟。

娘家媽送來了幾只烏雞,表妹給婆婆說:「媽,我想喝點湯,你把那烏雞燉一下。」婆婆說她不會燉。

表妹說要給孩子換尿布,讓婆婆先把寶寶抱起來,婆婆說她抱不了。

表妹邊說邊哭,以前表妹在外上班,也就逢年過節回去一下,也沒覺得婆婆有什麼問題,可懷孕生孩子回到家,發現婆婆總是陰陽怪氣的,難道就因為說讓婆婆先洗手再給孩子沖奶,婆婆就一直耿耿于懷嗎?

看著表妹,我仿若看到了自己當時坐月子的場景,我也曾因為婆婆取完奶粉不蓋奶粉罐的蓋子而生氣,我也因為婆婆每天早晚都是醪糟雞蛋和菜和而委屈。可如今回想起來,覺得那都不是事。

很多婆媳關系都從坐月子開始有了嫌隙,這究竟是為什麼?

女人結婚后生孩子,照顧月子這事大多由婆婆來做,近距離的相處,讓婆媳兩人的關系經受了一次考驗。

在月子里婆媳關系容易惡化,其實總結起來,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

原因一:產后心情的影響

女人分娩后,身體雌 激 素 會快速下降,再加上分娩時的勞累疲憊和身份的轉變,女人的心理會變得異常脆弱和 敏 感,一點小事都會無限放大,一個人在心里亂想,加上很多婆婆只顧抱著孫子高興,很少顧及兒媳婦的心理感受,女人就覺得老公家里的人只對孩子好,沒人關心自己,從而產生失落感。

原因二:生活習慣的不同

沒有孩子前,可能婆婆和兒媳婦不住在一起,生了孩子后,為了照顧寶寶和婆婆住在一起。可是兩代人,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自然不同,這些不同的習慣也就導致了婆媳矛盾在月子里急劇惡化。

原因三:消費觀念不一樣

兩代人的生活背景不一樣,消費習慣當然也是有很大差別。就拿奶粉來說吧,新手父母覺得就要給孩子買好的,買進口的,一罐奶粉幾百塊很正常。老年人覺得什麼奶粉都一樣,幾十塊錢的奶粉怎麼就不能吃了。年輕人追求高質量,老年人會心疼錢。這些差異也就成了婆媳關系的燃爆點。

原因四:育兒理念的沖突

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快,知識儲備足,希望科學育兒,她們會看書、在網上學習,可老人更相信自己幾十年來的經驗。就拿給剛出生的寶寶綁腿這件事來說,老人會覺得這是上一輩留下來的經驗,綁了腿,孩子以后的腿更直,可年輕人覺得這是不科學也不健康的育兒觀。年輕人想照書養,老人想照豬養,如果兩個人各持己見互不退讓,那婆媳關系就會面臨挑戰。

同在一個屋檐下,如果婆媳總是有矛盾,那這日子過得就很鬧心,怎樣才能避免或者減少婆媳矛盾呢?

處理好婆媳關系的幾大準則

要想婆媳關系好,矛盾少,就要把握好幾大準則。

準則一:讓老公沖在前面

都說要看婆媳關系好不好,就看老公有沒有擔當。如果老公能沖在前面,充當小媽和媳婦之間的潤滑劑,在婆媳有矛盾時,能一邊安慰媳婦,一邊說服老媽,那婆媳之間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所以,聰明媳婦都不會直接和婆婆開桿,她們會先和老公說,讓老公和自己的媽溝通,這樣就會好很多。當然,前提是你的老公明事理、有擔當,不是個媽寶男。

準則二:不要經常在婆婆面前指揮老公和秀恩愛

沒有哪個婆婆看到自己帶大的寶貝兒子被媳婦一會指揮干這、一會指揮干那,心里沒意見的。婆婆心里會想,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兒子拉扯大,就是伺候你的嗎?我兒子可是從小都沒干過家務的。

你要使喚你老公,離開婆婆的視線愛怎麼使喚、只要你老公愿意都行,但別當著婆婆的面使喚。

同理,你們關起門來怎麼恩愛都行,不要在婆婆面前摟摟抱抱、撒嬌賣萌。

準則三:嘴巴放甜,學會哄婆婆

誰都喜歡聽好聽的話,要想婆媳關系好,做媳婦的先要嘴巴放甜,學會哄婆婆。

就像婆婆辛苦做了一桌飯菜,媳婦坐下來吃一口就說這個咸了,那個淡了,這個愛吃,那個不愛吃,那誰能高興呀。正確的做法,不管菜是咸了還是淡了,都要對婆婆表示感謝,感謝婆婆辛苦做的一桌飯菜,適當的夸夸婆婆手藝好、非常愛吃,婆婆會更高興。

逢年過節、婆婆生日,適當的給婆婆買點東西,或者發個紅包,這都是拉近婆媳關系的辦法。

任何關系都要經營和維護,婆媳關系也不例外。

準則四:不要上綱上線,抓大放小

年輕人提倡科學育兒沒錯,但也沒必要上綱上線,盡信書不如無書。

就拿喂奶這件事來說吧,年輕人看書、聽專家的話,給孩子喂奶要定時定量,三到四個小時喂一次。可通常現實情況是,可能等不到那麼久孩子就餓了,就哭鬧,那這個時候是喂還是不喂?

我見過一個新手媽媽就是不給孩子喂,也不把孩子抱起來,說是書上說了,要按時間喂,時間沒到如果抱起孩子,孩子就會形成這種讓人抱的壞習慣,還說這叫「哭聲 免 疫」。

其實,我覺得給孩子喂奶這事,真的沒有必要完全照書上做,孩子餓了就喂一點,哭了就抱抱,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寶寶才能更有 安 全 感。

要是因為給孩子喂奶這點小事,就和婆婆起摩擦,真是沒必要。

準則五:多感恩婆婆的好,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婆婆能幫忙帶,我們要感激,婆婆不幫忙帶,我們也強求不得。

其實就算是自己的親媽來幫忙帶孩子,我們也可能有意見不一致,相互嫌棄的時候,所以,有時候要多換位思考一下,想想婆婆也是為寶寶好,也是愛寶寶的,都是一家人,何必事事較真呢。

所以有時候,互相理解,換位思考,很重要。

準則六:距離產生美,婆媳關系需要距離

我深信「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如果婆媳之間真的相處不到一起,那就分開住吧,這是一個簡單直接的辦法。

距離會讓彼此更寬容。

有人說那樣的話,老公又覺得老人單獨住著不放心,那就建議,住的近一些,但不要住一起,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彼此有個照應,但又不會相互干擾。

個人覺得,婆媳關系中有一個關鍵角色,那就是兒子。兒子是婆媳關系中的核心。如果出現了婆媳矛盾,兒子能從中調和,做好平衡工作,那這對婆媳就不會有太大的矛盾。

可是現實生活中,媽寶男太多,遇事不作為只會躲的男人太多,導致了婆媳關系更加惡化。

不是說我們女人不懂尊重婆婆,和婆婆相處不到一塊,而是我們的男人 情 商 太低,太沒有擔當了。

你遇到過哪些婆媳矛盾?你認為婆媳矛盾解決的關鍵在哪?一起說說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