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無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一個孩子。
「為子女而活」是多少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從小替孩子操碎了心,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
圖片來源:南寧春天裡兒童之家
即便如此謹小慎微的養育孩子,但是孩子總是能做出一些事情,讓你無比抓狂。
如果你覺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麼一定是你用錯了方法。
有句話說,教育孩子,父母的角色應該是引路者,而不是掌舵者。
真正有遠見、有智慧的父母都很能「忍」,在這三件事情上, 父母越能忍,將來孩子越優秀。
01忍住對孩子發脾氣
無論生活給了你怎樣的磨礪,在孩子面前,請控制住你的脾氣。
育兒路上,你越是從容,孩子越是靈秀。
沖孩子發脾氣,不僅破壞他的靈性,還會令自己生氣上火。
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在說教不管用的時候,父母的情緒一下子就爆發出來。
如果父母經常發脾氣,久而久之,孩子要麼反抗,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要麼害怕、驚恐,長大後更是畏手畏腳,自卑而敏感。
作為父母,你永遠也無法想象,在你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有多麼害怕。
繪本《大嗓門媽媽》裡面有這樣一個橋段,小企鵝被媽媽吼叫之後,感覺自己被震地四分五裂,頭、嘴巴、翅膀、身體、尾巴,都已經分開了。
圖片來源:南寧春天裡兒童之家
腦袋飛向宇宙、身體掉進海裡、嘴巴落到山頂、翅膀插到了老虎媽媽的身上,繪本通過精簡的語言和插圖,將孩子被吼後內心的表現,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這,都意味著孩子的安全感已被破壞。
02忍住凡事替孩子包辦
現在的孩子嬌貴的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在家裡更是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收拾完具,甚至5、6歲的孩子,奶奶追著餵飯、幫洗手洗臉……
家長們自認為這是節省時間,疼愛孩子的表現,卻不知正是自己親手將孩子變成了一個「巨嬰」。
無微不至的照顧,不但不能幫助孩子獨立成長,反而阻礙了其正常化發展。
楊絳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
「請幫助我獨立完成」,是每個孩子天性的內在需求。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幼稚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要給兒童的正常化成長設置障礙。
生活上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
自己整理書包、定期收拾房間、洗自己的小衣服小襪子,孩子逐漸能夠學會自我管理,這是他長大必經的階段。
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多給孩子勞動、做家務的機會,比如擇菜、倒垃圾、擺放餐具等等。
生活上,懶一點,孩子會勤快一些。
03忍住不聽催促孩子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適當的催促可以教育孩子,但過度催促孩子,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或許有些家長還不明白,經常被催促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這些缺點,相信這也是眾多家長不願看到的。
1、懦弱,沒主見
愛之深,要求也越高。
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催促孩子,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家長都得催一下孩子,才能跟上自己的步伐,完成一件事情。
殊不知,孩子在父母的不斷催促下,會逐漸產生依賴心理,「反正有父母的監督,不著急」。
當孩子發現了這條「捷徑」之後,今後遇到各種事情,倘若沒有父母的催促,就會一直懸而不決,不知所措。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性格懦弱、沒主見。
2、易暴躁,缺乏耐心
有的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會在父母不耐煩的催促下產生叛逆心理: 你越崔,我越不動。
一個從小就生活在被催促的孩子,長大後性格自然會變得急躁,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一個容易暴躁的性格。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時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家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期所遭受的創傷。
家長的不斷催促話語,不是一陣輕飄飄的風,它是有力量的。
既能讓孩子感覺到春天一般的溫度,也可以讓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就像一把把刀子傷害著孩子,而催促,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教育家盧梭有一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一把來說,孩子5歲之前,很少是故意磨蹭的。5歲前的孩子,還不知道時間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于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探索、發現,並享受這個「慢」過程。
慢悠悠地體驗,慢悠悠地重複,慢悠悠地琢磨,慢悠悠地從練習中獲得能力的發展。
「慢」的世界裡,隱藏著孩子的成長智慧,和成年人不一樣,所有5歲前的孩子,都沉浸于「活在當下」。
在孩子們的眼中,完全不能理解大人們為何一直在著急。
所以對于5歲前的孩子,我們要適當尊重孩子的「磨蹭」,不要總是以成人世界的節奏去催促他們。
為人父母,是門學問!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健康?科學育兒,才能幫孩子塑造健全人格。
要想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為人父母就一定要學會「忍」,這三件事,父母越能忍,孩子將來越優秀。
關注每日蒙台梭利微信公眾號,分享蒙台梭利教育故事,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