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于在外打拼的人們來說, 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但水漲船高的房價,著實讓人捉襟見肘。
艾姐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對在廣州打拼了10年的夫妻倆,無奈之下,買了棟12坪的城中村老房,拆掉之後,重建成一棟小別墅,4層的小洋樓, 任誰看了都羡慕,真的太驚豔了。
▼夜幕下的4層小洋樓
這是一套位于廣州城中村的老房重建專案,可以看到周圍的環境老舊,少了一些一線城市的喧囂,多了村莊一般的炊煙陣陣,正是看中了這點。經過1年半的拆除和重建,才完工, 原本只有一層的小戶型老房,搖身一變, 成為摩登感十足的4層小別墅。
▼宅基地缺陷和規劃
原始的宅基地,是套連棟建築,宅基地顯得十分狹長,因此如何在寬度不夠、採光欠缺的12坪老宅之中,重建一棟別墅,成為了設計師頭疼的問題。
原本想著改造+加建就行, 但是原始戶型規劃的確太淩亂,內部格局復雜,無奈之下拆掉重建,成了最好的選擇。
▼重建好的小別墅
在這個狹長的宅基地之中,設計師利用了堆疊式的設計,分散了4層空間,形成了層次感十足的外觀。
從外部參觀,可以看到簡約的白色牆漆, 顯得格外溫馨和舒適,對于廣漂一族來說,與其住在憋悶的社區裡,這樣自然又清新的環境,的確住得更舒服。
4層小別墅|入戶門
入戶大門利用了一扇定制金屬框,粉刷了一層和建築外部一樣的白漆,形成了視覺上的統一感。
看似小巧的家,卻擁有滿滿的儀式感。
一層客餐廳
因為戶型較小,並且採光稍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層客餐廳採用了挑空式的佈局,從一層到頂層,以一個超大的玻璃天井來採光,完美解決了老舊農村戶型光線不足的缺陷。
種在餐廳裡的樹
別看這是一棟自建別墅,在設計上卻顯得格外自然清新,特別是一層的大樹,差不多將近4米高,從一層一直蔓延到二層。
大量植物的點綴,讓白牆白地板的小洋樓,擁有了視覺上的舒愜感。
客餐廳均沒有窗戶,但是從頂層天井灑落而下的日光,成為了最好的點綴,整個一層空間,即便沒有窗戶,卻依舊顯得明亮。
坐在客廳裡看電視,或者是坐在餐廳區域用餐, 都能享受舒適自然的氛圍,這種生活環境真的讓人許多人都羡慕。
白色玻璃牆的隔斷
入戶玄關與客餐廳之間,還以一組白色玻璃牆進行隔斷,中間也加入了許多植物修飾,顯得格外有高級感。
占地僅有12坪的小別墅,真的讓我們看到了輕奢感。
如綠野仙蹤一般的玄關
從玄關望向客餐廳區域, 白色玻璃+網紗元素,起到了遮擋的作用,也保證了一家人居住的私密性。
玄關門口的植物,以及下方的燈帶,都為玄關提供了十分宜人的入戶體驗。
草木環繞的二樓
沿著樓梯爬上二層區域,空間雖然不大,卻也種滿了各種植物,像是散尾葵等植物,成為了這個區域的點綴。
量身定制的護欄,也保證了一家人居住的安全性,整個空間顯得通透又大方。
因為戶型較小,二層全部設置成了臥室,搭配曲線感十足的窗戶,為整個臥室空間提供了旖旎又溫柔的氛圍。
臥室的陽臺區域,設置1個小巧的休閒區,女主人特別喜歡在這裡照料各種植物,真的將生活過成了詩。
日光美好的3層區域
沿著小巧的樓梯,爬上三層空間,天井上傾瀉的日光,讓空間顯得更為美好,沿著樓梯口,擺上了一盆綠寶樹,讓白色系的建築,有了一絲綠韻,簡直不要太美了。
從3層往下2層和1層區域,可以看到整個空間的視野,特別開闊,雖然沒有窗戶,但是天井卻給這棟別墅,開了一扇大門。
將日光、舒適、美好,都通過玻璃天井,一一引入到建築內部之中。
頂層的書房和盥洗室
三層樓梯走廊,還佈置了衣櫃和衣櫥,滿足家裡的衣物收納需求,而最頂層的區域,則佈置了書房和盥洗室,每一層都用不同的功能,滿足屋主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
三層裡的臥室
三層空間,目前被設置成了主臥區域,門口擺放著一張書桌,既是男主人的書桌,也是女主人的梳粧檯。
三層空間的亮點,也是光線和植物的珠聯璧合,整個空間顯得溫馨又自在。
3層陽臺區域,也設置了一個戶外植物區域,結合白色鐵網,保證了居住的安全性。
在此處,可以休閒、觀影、閱讀,也可澆花澆草,真的將自然的生活情調,都融入到生活的細枝末節處。
結語:
這原本是一套平平無奇的農村老房,卻在夫妻倆的爆改之後,成為一棟4層的小別墅,屋內種滿了植物花草,利用率超強,顏值更是抗打。 不得不說,一流的設計,的確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讓小空間也能擁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