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鬥民族,
不少人對他們的印象都是硬核、彪悍——
零下20度的雪地裡,他們敢光著膀子;
日常與各類熊科、貓科動物處成兄弟……
然而最近,俄羅斯一家
叫做Podpisnie Izdaniya的書店,
卻憑「文藝」在ins爆火。
照片裡女士正模仿著巨作《奧菲利亞》,
並擺出主角的經典動作
店裡一群腦洞超大的店員,
發明了一種「新型上班摸魚法」:
不好好賣書,集體摸魚全部拍照去了!
他們輪番出鏡,
仿照不同的書籍封面拍攝;
雖然不是專業的攝影團隊,
但這構圖、色調,你仔細品品……
一張「水之倒影」
更妙的是,小IN發現
這些店員們 幾乎人均模特啊!
高顏值長相,再配上超強的鏡頭表現力,
分分鐘電影主角既視感。
拍一本關于秋天的書時,秋意的氛圍營造得絕佳
讓落葉飛一會吧~
店員們會從封面內容出發,
再疊加自己的想象力,讓照片變得更加好玩兒。
拍攝一本麵包烘焙大全的書時,
全員變成麵包人,可可【愛☆愛】~
店員們也會根據書本內容拍攝。
比如 拍這本研究黃色的色彩書,
從場景到道具,都選了黃色的物體;
讓人一目了然的同時,
畫面也不失美感。
然而這家書店店員們的絕活可不止于此,
說起他們最擅長的,
莫過于「大變名人」了。
張羅起同款格子西裝和黑板報,
再來一個舉世聞名的72歲專屬吐舌,
這不,愛因斯坦就來了?
像下圖裡的這位店員女孩,
燙個小波浪卷,再戴上皇冠,
說她是俄版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我信!
還有對《後翼棄兵》經典海報的高能模仿,
連劉海都要有那個范兒~
這群店員裡,也不乏美男子,
cos一個風流巨星阿蘭·德龍在影院;
下一秒,沒想到吧,
剛拍完《沙丘》的甜茶也來了。
Izdaniya店員們在模仿人物這一塊,
相像程度直達99.999%了。
拍攝《丁丁歷險記》作者的一本自傳封面時,
不但安排上了主人公的同款夾克、皮包,
連空中的電線都來得恰到好處。
還有這張《布達佩斯大飯店》,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劇組合照呢。
這個系列每一張都可以稱得上「巨制」,
像到你不敢相信。
其實一開始,挑選喜歡的書去拍照,
只是店員們的摸魚大法娛樂方式。
直至他們把成片分享到網上後,
才發現,這是個流量密碼!
專業人士專業動作,請勿模仿
給他們一本書的封面,
他們就能還你一張世界名畫。
模仿封面上的人物,
做出一個同款pose;
再來一張不露臉藝術boy。
一時找不到優雅白裙,就用書店的職業裝代替;
人群之中,上演一個浪漫的大街抱;
看起來簡單,
但其實店員們對于細節的把控,
精細到了髮型、衣服和背景色上。
有時,甚至能比原封還好看。
單純模仿完全不夠,
他們還經常給自己加戲。
原本中規中矩的封面,
到了他們手裡就會變成詼諧畫風。
表情、肢體動作的任一模仿,都不能馬虎。
總而言之,如果拍的片
難以比封面本身更生動的話,他們絕對不拍;
要拍,就一鳴驚人。
他們甚至能山長水遠地
找到封面上的地點去拍攝;
再以自己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讓人很難不佩服。
在古老的火車站裡,
一位女孩伴著暖陽翩翩起舞;
用輕鬆的旅行方式,
向讀者展示一座建築的今昔對比;
一張復古膠片感樓梯照,
就成功引起了小IN的注意——
幾何構圖、迷人光影、畫面故事感,
通通都有了。
無獨有偶,再來一張。
就算找不到原址,
那場景的感覺至少不能差太多。
店員們是當之無愧的城市活地圖,
為了找到稱心如意的拍照地,
不惜走遍聖彼德堡。
目前書店的官方ins,幾乎保持著日更的頻率,
畢竟每天等看新創意的粉絲太多了。
而發起這個項目的店員「領頭羊」——
其實是一位叫做Lina Libo的女孩,
被賣書耽誤的天才攝影師。
本人的日常照也充滿了氛圍感
Lina Libo和店員在書店裡
她和小夥伴們經常進行頭腦風暴,
才得以輸出ig上
那一張張審美絕佳的文藝大片。
孤獨藝術之被困住的靈魂
這也一改眾人
對于書店售書員的刻板印象——
並非「書呆子」,
他們腦裡既有知識星球,創造力也爆棚。
從私下生活到工作上,都很玩得開。
部分店員的cos合照
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產生新奇的想法,
盡情做喜歡的專案。
疫情期間,大家乾脆全員住在了書店裡,
還拍了一組「家居風大片」發上ins——
帶著鍋碗瓢盆,穿著睡衣、浴袍,
頭上盤著浴巾出鏡;
坐姿隨意地修起了指甲……
這樣的書店日常,
大家怕也是第一次見吧?
Izdaniya書店本身,
就是一個培育無數idea的搖籃。
儘管它成立于1926年,年代久遠,
但它的生命力卻愈發頑強。
即使沒有店員們上演的這一出出拍片大戲,
店內的環境也足以讓人想去打卡。
2020年,經過一番擴建之後,
它變成了集咖啡廳、文創基地于一體的現代書店;
原創設計的帆布包,
也在當地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Lina Libo在捷運上
拍下了一系列背這個包包的人們。
有一群靈魂相通的店員,
懷著同頻的熱愛和默契進行文藝創作,
Izdaniya的走紅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古老的Izdaniya渾身佈滿歲月氣息,
但它,歷久彌新。
相信這家老書店,
未來也將會在聖彼德堡中區鑄造廠大街上,
繼續散發著耀眼的文藝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