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個小男孩的媽媽,常聽到兩種聲音。
「男孩窮養就好,不用講究真省心。」
「養男孩壓力大,得每人準備一套房。」
我不禁想,男孩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家裡的頂樑柱,養育男孩,豈是小時窮養或放養,大時用一套房打發這麼簡單?
教育家史蒂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寫道:
「男孩成長為堅韌、有責任感的男人,需要堅定、友善的領路人。父母要為兒子揚起生命的風帆,開闢精彩的人生航程。」
每個小男孩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父母都要做好領路人,帶他去見這三種世面。
01
讓他看見生活的不易
我們不得不承認,社會大眾對男性的期待和要求,從來都很高。
所以,要讓每個男孩從小明白生活的不易,然後懂得把握自己手中的選擇權。
曾看過一個新聞,一個6歲小男孩,暑假在媽媽工作的工廠裡,體驗了一把上班的滋味。
孩子在廠裡待了一天之後,大汗淋漓地跟媽媽說:「錢真不好掙啊,我要好好讀書。」
讓男孩看到苦難不是目的,讓他學會成長才是背後的意義。
當男孩看到了生活中的苦,才懂得每一份安逸的背後,都藏著少為人知的努力。
前幾年,網路盛傳的烏鎮飯局,一張桌子上坐著十幾個身價過億的互聯網公司大老闆。
其實,在座的每個大老闆,有著同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從各大名校畢業的學霸。
他們從學生時代起就發奮讀書,以至于成年走出社會後,把這一份拼搏的精神帶到了工作上。
讓孩子見的世面越多,就越能明白,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殘酷。
優勝劣汰,永遠是這個社會不變的真理。
你越優秀,才能擁有自己選擇的自由。
而好好讀書,就是最容易走的路。
02
讓他看見媽媽的辛苦
在《少年說》中,小付同學「控訴」媽媽,讓自己做了太多的家務。
每次做完作業,他都要刷碗,擦地、摘菜,幫媽媽承擔家務活。
並且他還「吐槽」,在媽媽的「逼迫」之下,自己已經學會了做燜飯,煮粥,拌涼菜。
他覺得自己還是十幾歲的小孩子,為什麼要做這麼多。
臺下的同學滿堂哄笑,而這位媽媽的苦心,卻沒被兒子理解。
讓男孩學會做家務,就是要讓他看見一個女人操持家庭的辛苦。
懂得體貼對方的不容易,才能一起努力將生活過好。
正如這位媽媽所說:
如果一個男孩子,泡得了書房,下得了廚房,肩上有擔當,懂得理解妻子,那他的生活一定會幸福,家庭一定會美滿。
一段幸福的婚姻,需要雙方的互相理解和包容。
一個懂得主動在婚姻中承擔責任,對家庭忠誠的男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暖男。
03
讓他看見身為男人的勇敢
孩子的未來,都藏在父親的一言一行的細節裡。
男性往往喜歡刺激和冒險,會帶孩子進行爬山、攀巖、越野等等冒險的活動,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因為孩子會在父親的身上,看見身為男人的勇敢和拼勁,並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相比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喊「不可以!」「這個危險!」的老母親們,爸爸們在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上,有著先天的性別優勢。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
想讓男孩變得勇敢而有擔當?
那就多多讓父親參與育兒吧,給男孩樹立男人的榜樣,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正是父親角色的意義所在。
Wendy媽咪有話說:
知乎上有個提問,什麼樣的男孩才是真正見過世面?
高贊回答是:去見過最好的,能承受最壞的,敢堅持想做的。
養出這樣一個兒子,絕對比送他一套房靠譜。
而要養出這樣一個兒子,耗費的心力,絕不比買一套房子來的輕鬆。
一個男孩,見過世界的寬廣,才有向上的動力,也有奮鬥的勇氣。
明白吃苦的意義,才有追逐幸福的底氣,也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看見內心的堅持,才敢放棄該放棄的,也敢堅持該堅持的。
讓男孩去看世界,父母要有放手送他遠行的智慧;
讓男孩去吃苦,父母要有在心上插刀的隱忍;
想男孩敢于做自己,父母要尊重和包容的胸懷。
說到底,父母的格局和眼界,才是男孩見世面的邊界。
作家孫生龍曾說:
比錢、拼權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給孩子最好的傳承,才是真的。
家有男孩,窮養富養或給他房產,都不如用心與他共同成長。
為他打開一扇窗,送他一雙遠行的鞋,讓他未來自己去闖。